(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上学期自测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做非选择题时,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括号里,或者横线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4分) 请你参与“山水情·家国志”古诗文品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赏诗文悟古人情】 同学们分类整理了九上第三单元及经典古文中寄寓情感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山水含闲趣。(1)“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勾勒出天地苍茫的雪景;(2)“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以美酒佳肴反衬诗人的愁绪;(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自然景象传递豁达心境。 第二组 亭台藏忧乐。它表现为欧阳修(4)“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情怀,表现为范仲淹(5)“ , ”(《岳阳楼记》)忧国忧民的担当,表现为苏轼(6)“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表现为刘长卿(7)“ ,湘水无情吊岂知?”(《长沙过贾谊宅》)的千古文人的悲哀。 第三组 家国显壮志。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会想到韩愈(8)“ ,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以身许国的决心;读李清照的“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会想到李白(9)“ ,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永不言弃的壮志。 【小结】品古诗文,我们应怀( )情,传千年志。 1. 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10分) 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括号内的一项是( )。(1分) A. 俗气 B. 真挚 C. 自私 D. 虚假 【活动二: 】 同学们参与了“九上经典诗文品读”活动,下面是活动资料。 导读: 同学们,当我们吟诵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千古名句,或品味艾青那饱含“虔诚”的对土地的热爱时,我们不应只停留在文字表面。这些诗文,是前辈们在人生起伏中的深刻思考。学习它们,正是为了hán yǎng我们的精神,让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困厄”时,能从中jí qǔ力量,学会以更豁达的胸襟与更坚定的姿态,走好我们自己的青春之路。 3.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2分) (1)hán yǎng ( ) (2)jí qǔ ( ) 4.请结合经典诗文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2分) 【活动三:写演讲树少年志】 同学们参与了“青春与担当”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 新时代的少年,当以担当为笔,描绘青春答卷。“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扎根大漠数十年,用心守护莫高窟的文物瑰宝;“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城市优渥条件,回到家乡助力脱贫攻坚;中学生王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自身影响力呼吁关注儿童教育问题……他们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意义。 5.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6.本次演讲以“青春与担当”为主题,以初三同学为听众。选段中的人物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分) 7.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真正的成长,是在磨砺中坚守信念,在行动中践行初心。”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