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重点高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0月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2.C3.A 4.①“线上归乡路”“虚拟在场”两个词都凸显了数字媒介打破了空间区隔,使离乡者在线 上产生沉浸式的情感体验的作用,论证了数字媒介怀乡的积极意义。 ②“线上归乡路”“虚拟在场”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形象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关注与 兴趣,有效提升读者对观点的理解和接受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让离乡者体验在线故地重游,并同频见证家乡繁荣发展的图景。 ②为离乡者提供安全感,舒缓游子焦虑不安的情绪,加强他们与家乡的情感联结。 ③帮助离乡者寻找文化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在异乡生活中产生身份认同感 ④使故乡以技术嵌入的方式重现,并成为某种“物质一文化”景观,被传播、关注、延 续。 ⑤建构“个人一媒介一地方”的新型地方感,抵抗现代社会的高流动性对人地关系的破 坏。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D7.C 8.①性格强势,干涉子女婚姻:二者均在家庭中通过操纵手段(“能不够”教唆女儿立规矩, 三仙姑阻挠小二黑与小芹自由恋爱)主导家庭事务;②自私自利:“能不够”宣扬“在家要 尖”的利己主义:三仙姑贪图彩礼,私自给女儿订婚。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突出“能不够”的自私狡黠(如装哭、装饿、挑拨分家的教唆内容): 刻画小俊的软弱与盲从:她对母亲言听计从,缺乏独立判断。②情节方面:推动情节发展, “能不够”每次教唆均引发新的矛盾冲突,使情节环环相扣,增强故事张力;为后续冲突埋 下伏笔(为可能的离婚结局做铺垫):每次教唆都让小俊的夫妻关系逐渐恶化。③深化主题: 通过“能不够”的教唆内容,揭露传统家庭中落后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及对新型家庭关系(如 平等夫妻关系)的破坏;展现时代变革的复杂性,以小家庭矛盾折射农村社会转型期的思想 碰撞,凸显改革旧俗的必要性。④增强讽刺效果:笔法幽默,引发读者的反思。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DF 11.D 12.B 13.(1)屈原思念君王、振兴国家而想要使楚国回归富强局面,在一篇作品中多次表达这种 意愿。(4分) (2)所有的君子,没有谁不仰慕他的清高,赞赏他的文才,哀痛于他的怀才不遇,而同情 他的志向的。(4分) 14.①介绍屈原的身世与遭遇: ②解释《离骚》创作的缘由及其含义: ③概括《离骚》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 ④对屈原的评价与同情。 (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5.C 16.①通过对翠鸟形象的细致描写和其与石榴树之间相处和谐的场景,寄托了诗人对宁静, 平和生活的向往。 ②以翠鸟逃脱猎人捕杀,寄托了诗人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情。 ③以翠鸟飞到君子庭院得到呵护,寄托作者对得到真心实意的君子呵护而远离灾祸的期 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①.羁鸟恋旧林 ②.池鱼思故渊( ③.至于怨诽之多④.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⑤.扈江离与辟芷兮 ⑥.纫秋兰以为佩(朝寨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 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每句1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 18.(1)语句④修改为:这一点,从两者始终追求点线本身的情趣意味便可窥一斑 (2)语句⑤修改为:毛笔作为表现传统书画之美的首要工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B 20.B 21.顺序:②③① 《宝月帖》笔锋锐利,锋芒毕露,可见青年才俊的锐气;《寒食帖》运笔洒脱,奔放豪壮, 可见中年的豁达深沉:《渡海帖》沉雄凝重,随意无羁,可见老年的持重圆融。 (顺序排队2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