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轴心时代 世界历史的轴心似乎是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发生的精神历程之中。那时出现了时至今日我们与之共同生活的人。……非凡的事都集中在这一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希腊等地出现。”其创建性的见解已经成为人类文化重要的思想资源,“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创造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烧起火焰。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 请说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先秦圣贤,并解说判断依据。 老子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 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 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死生诚虚诞矣, 系一瓢而江海游。 孔子 孟子 墨子 庄子 老子 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思想的,以对话形式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编撰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宋儒把 合称为“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意外不意外?惊不惊喜?开心不开心?吾又回来了 赶紧回忆一下 我的信息...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实行有教无类,收徒讲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惯例,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 礼、乐、射、御、书、数 《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通晓六艺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伦理道德范畴(道德规范,对个人而言) 孔子的“仁”就是“爱人”,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 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实现“仁”的重要手段(政治秩序,对国家而言)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ti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论语》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宋儒把 合称为“四书”。 《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 《论语》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 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 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在你心中,我是个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