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6817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5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33228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一、《诗经》的名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编定是在春秋时期。在先秦时代,称作“诗”或“诗三百”,西汉初年始称为《诗经》。 除305篇之外,《诗经》还有六篇有目无辞,谓之《笙诗》。(都在小雅)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二、《诗经》的编集 关于《诗经》的编集,过去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太师和乐工们整理、编纂而成的。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一般学者都认为不可信。 王者采诗。 早在汉代就出现了“王者采诗”的说法。 《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之月(阴历正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刘歆《与扬雄书》说:“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迪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由天子指派官吏坐车去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以便“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何休《公羊解诂》)。 三、《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诗歌产生的地域很广,涉及到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地区的部分或全部。除了湖北地区(江汉流域)是南方外,其它都是北方地区。所以可以说《诗经》大部分产生在北方,显示的是北方文化的特色。 四、《诗经》的分类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民间曲调,大都是周代民谣,是《诗经》最有成就的部分,共160篇。 雅是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 105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 五、《诗经》的流传 在汉代,《诗经》的传本有今文的齐、鲁、韩诗,合称三家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人申培、齐人辕固和燕人韩婴;此外有古文的毛诗,由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所传。后来三家诗先后亡逸,毛诗独传。 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石经毛诗残本 《诗经》的内容 《诗经》以其丰富而广泛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一、祭祀诗与史诗 二、农事诗 内容以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兴盛、赞颂祖先的丰功伟业为主。《大雅》中《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伐纣的周族发祥的历史。具有史诗特点。 主要描写农业活动。代表作品《豳风·七月》。 三、燕飨诗 《诗经》中有一类作品专门描写贵族宴饮的场面,是为燕飨诗。这类诗歌是稳固的宗法社会的产物。贵族的宴会往往是出于维系礼法、敦亲睦义的需要,而宴饮仪式则是礼的一种体现,因此这类诗歌总是赞美和乐融洽的氛围,井井有条的秩序;而对放纵失仪之举则加以讽刺。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鸣》和《小雅·宾之初筵》。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鹿鸣 四、怨刺诗 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政局动荡,王室衰微,社会矛盾加剧。抒写愤懑,抨击现实的怨刺诗在这种背景下大量出现。此类作品遍布于二雅和国风中。 二雅之怨刺诗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内容集中于政治层面,表现上层士大夫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又往往与切身感受相结合。情辞恳切,风格沉痛而凝重,如《大雅·板》《荡》《民劳》《桑柔》,《小雅·节南山》《雨无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