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19307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江常州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40285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学期,图片,试题,语文,月月
  • cover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2025.10 说明:1.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相应的位置; 2.本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每题2分,共6分)》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② ③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 “秦以攻取之外”(《六 疾者然”(《墨子》) 攻”(《师说》) 国论》) “一日克己复礼,天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自牧归荑,洵美且 B 下归仁焉”(《论语)》 (《短歌行》) 异”(《静女》) “已所不欲,勿施于 “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 “今王发政施仁”(《孟 C 人”(《论语》) 今”(《谏逐客书》) 子》) “克己复礼为仁” “以兴利除弊,不为生 “为之于未有”(《老 (《论语》) 事”(《答司马谏议书》) 子》) A.①②相同,①③不同。 B.①②相同,①③不同。 C.①②不同,①③不同。 D.①②不同, ①③不同。 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读音、意义和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② ③ “故有道者不处”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 “处江湖之远则忧 A (《老子》) 之日久”(《答司马谏议 其君”(《岳阳楼 书》) 记》) “自矜者不长”(《老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B 词语“矜持” 子》) (《促织》) “无辞让之心”(《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大礼不辞小让” C 子》) (《论语》) (《鸿门宴》) “人皆有不忍人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 “所以动心忍性, 心”(《孟子》) (《孟子》)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A. ①②③中的“处”虽然读音一致,但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 B.①②中“矜”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矜”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C.①②中“让”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让”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D.( ①②中“忍”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忍”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第1页共10页 3.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读音、意义和用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 ② ③ “回虽不敏,请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 “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A 斯语矣”(《论语》) 火”(《六国论》) (《庄子》) “复众人之所过” “有复于王者曰”(《孟 “奔流到海不复回” B (《老子》) 子》) (《将进酒》) “以小易大,彼恶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C “恶施不慈”(《墨子》) 知之”(《孟子》) (《孟子》) “自见者不明”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 D (《老子》) 而不见舆薪”(《孟子》) 得,圣心备焉”(《荀 子》) A.①②中“事”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①③中“事”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B.①②中“复”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①③“复”的词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C.①②中“恶”的读音、词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①③中“恶”的读音、词义和用法 全都相同。 D.①②中“明”的词义和用法相同,①③中“明”的词义和用法不相同。 二、阅读(67分) (一)阅读1(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发展史上长期争论不断的命题,究其实质,这也是一个关乎工具与 文明的问题。工具的发明是人类进化的标志,但如何使用工具则是衡量人类文明的价值尺 度。在人工智能成为热门话题的当下,一个更为现实且迫切的问题也再度摆在我们面前: 在智能超强的A!时代,人文学者需要有怎样的操守或者说坚守? 长期以来,知识分子秉持着这样的传统认知:知识的拥有量是评估其学术地位和社会 价值的核心标准。于是,他们倾尽毕生精力博闻强识,以求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然而, 在A|时代,知识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人的天赋、身世、机遇以及勤勉 等在知识的拥有上还起着作用,但人工智能让每一个人都有了史无前例的最大化平等拥有 知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