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八上语文期中学业质量评价 (全国版河南等地适用)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班级开展“攀登书山,遨游学海”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小语在参加活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帮忙解决。(共9分) (一)开场白:书路攀登,墨香为伴 攀登书山的征程要带着锐不可①当(当 挡)的气势,每一页翻过的纸张都是向上的阶梯。关键的岔路口从不允许草率抉择,那些标注着重点的段落,需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反复研读。当指尖抚过泛黄的书页,墨香里藏着前人的②建(健 建)树,那些凝固智慧的文字如同火把,照亮每一处晦涩的转角。直到某个星夜,合上书本时忽然读懂某句蛰伏已久的真谛,眼眶骤然漫上温热———原来所有深耕的时光,都在看不见的地方悄然长成了向上的根系。 (1)请根据语境,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字,并工整书写。(2分) (2)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 将“凝固”改成“凝结”。 (二)学方法:梳目辨要,精读探微 阅读经典,需讲究科学方法,严格把好内容关。其一,重视目录之学。目录犹如书籍的“脉络图”,通过梳理目录,能够清晰分辨内容的轻重缓急,从而制定阅读计划,实现有针对性的选读。其二,将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经典书籍里藏着大智慧,内容又多又深,如果只是随便翻翻,很容易错过重点。所以遇到关键段落,得逐字逐句“咬文嚼字”,把每句话掰开揉碎了琢磨,像_____(A.追本溯源 B.抽丝剥茧)一样理清思路,这样才能抓住书中的精华。 (3)小语不知道画横线处用哪个成语贴切。请根据成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从括号中为其推荐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追本溯源:追溯事物的根本和源头,指探寻事物产生的根源或发展的脉络。 抽丝剥茧:比喻层层剖析,将复杂的事物一步步分解,找出本质或关键。 ———《新华成语词典》 抽丝剥茧。(1分)文中指对关键段落逐字琢磨、理清思路,需层层剖析复杂内容,“抽丝剥茧”侧重逐步拆解找本质,契合“掰开揉碎琢磨”的语境;“追本溯源”侧重探寻根源,与语境不符。(4分) 2.活动进入尾声,请你帮助小语完成以下任务。(5分) (1)活动一:小语准备制作一张明信片送给大家,你觉得哪张更合适?为什么?(3分) 图一 图二 示例一:我认为图一更合适。图片中有一人站在云雾缭绕的山巅,看着远处的高山,它们似乎变得不再难以翻越;旁边写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启示我们只要努力攀登,任何困难都会变得渺小。画面古色古香,更适合本次语文学习活动。 示例二:我认为图二更合适。图中的两位同学坐在一本巨大的书上,向着前方招手,这代表他们正借助书本向知识的宝库前进,体现了“遨游学海”的主题。(3分,言之有理即可) (2)活动二:小语想用一组排比句为本次班会作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2分) 一卷书,一盏茶,一方桌,在人间烟火中独辟一隅文雅的书斋,思接千载,贯通古今。书斋如一位知识的摆渡人,载莘莘学子畅游浩瀚的书海;书斋如一缕冬日的暖阳,照莘莘学子攀登风光旖旎的山峰;示例:书斋如一座明亮的灯塔,引莘莘学子通往成功的彼岸(2分)。我们在书斋中静度岁月流年,沉醉书香氤氲,修气质,齐涵养,寄精神。 3.写景,抒情,明志。攀登古诗文情感进阶之梯,请你将下面的语段补充完整。(8分) 古诗文绘美景。“①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展现江水动静之景,配色鲜明;“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之美;“树树皆秋色,③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描写清幽的晚秋之景。 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