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22067

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49020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八年级,答案,PDF,试卷,语文
    太原师院附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 初二年级语文学情导航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古典之美 1.按要求补全下列古诗文。 (1)《三峡》中,描写三峡山势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2)《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3)“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4)“ 万里送行舟。”(李白《波荆门送别》) (5)秋日傍晚,王绩漫步山野,登高远望,满眼尽是萧瑟,于是写下“ 。”(王缵《野望》) (6)早春时节,西湖边莺燕争春,诗人信马由缀,欣赏这美丽的自然风光美景,于是有了 ”的妙句。(白居易《饯塘湖春行》) (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慰问将士,一行车马穿梭于广阔无垠的大漠中,他看到了 ”的壮阔奇景。(王维《使至塞上》) 学校开展“古诗文里的山水意趣”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对比分析《三峡》(节选) 与《百丈山记》(节选)两篇文言,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题目。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潮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酃道元《三峡》(节选) 【乙】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哨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深布自前岩穴 涤(fè)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一朱熹《百丈山记》(节选) 2.下面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书中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 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1页共5页 B.哪道元的《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 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句话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 寸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筑。 D.借代这种修辞手法,旨在用相关事物代替本体。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运用了借代 的修辞手法,用“奔”代指飞奔的马,表现夏天江水湍急的特点。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夏水襄陵: (2)沿溯阻绝: (3)素湍绿潭: (4)回清倒影: (5)良多趣味: (6)不可正视: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 (2)其沫乃如散珠喷雾。 译文: 5.请结合两文具体内容,从“写景角度”和“描写对象特征”两个维度,分析两者在写景手法上的不 同之处。 二、文学之约 6.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歼灭(qian) 要塞(sài) 章显 摧枯拉朽 B.遗嘱(shǔ) 颌发(ban) 望图 眼花缭乱 C.凌空(11ng) 翘首(qiào) 篡改 振隆发聩 D.悄然(qiǎo) 屏息(bǐng) 娴熟 殚精竭虑 7.选出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 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初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2页共5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