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沱江中学2025-2026学年上期第一次学情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多彩四季”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下面是小语分享的一段写故乡美景的文字,请你阅读语段,完成1-4题。 阳春三月,杨柳夹岸,莺啼婉转,A应和清风流水,①酝niàng_____生机,令人陶醉;夏时湿地公园菡萏映日,欹斜摇曳,争奇斗艳,②静mì_____惬意;秋天树木参差,层林尽染,金桂飘香,月满河面,那一点点B光晕烘托出一片安静而祥和的夜;冬日则余晖斜照,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大人和孩子们在公园里踏雪赏梅,舒展筋骨。家乡美景,真可谓目不暇接啊!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A应和_____ B光晕_____ 2.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 ①酝niàng_____ ②静mì_____ 3.同学们纷纷在这段文字下留言,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蝉鸣声声,蛙鸣阵阵,它们交织成了一曲大自然的颂歌。 B.金秋时节,金黄的稻穗随风起伏,如波涛汹涌的大海。 C.我们在语文学习之旅中不断探索,赏四季风景,品人生百态。 D.通过细心观察生活,让我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②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⑤④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声临其境》这档原创声音类节目吸引了各地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收视率新高。 B.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伊始,我们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充实地度过弥足珍贵的校园时光。 C.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的枫树披上了红装,市民们呼朋引伴前来观赏。 D.校园艺术节开始了,舞台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们尽显青春风采。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表示谦辞的有“舍弟、尊君、敝人”等词,而表示敬辞的有“令爱、贤弟、家君”等词。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秋思”概括了全曲的内容,透露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7.游祖国大地,赏自然美景,抒内心情思。请你完善“自然风光”古诗辑录的内容。(6分) 景色 作用 诗句 颂春之景 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春天的健美有力、勇往直前 ①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暮春之景 渲染了黯淡、凄楚的环境气氛 ②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山水之景 动静结合,描绘了大海的浩渺与山岛的耸立 ③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深秋之景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秋景,表达游子的悲情。 ④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感受自然吧,让我们迈着轻松的步伐走进自然,走过四季!(6分)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设计好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