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解释汇总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 字词积累(课内重点成语) 第 1 课 消息二则 摧枯拉朽: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2023、2019 广州中考) 用法与注意事项:多用于军事、政治等领域,特指腐朽、反动势力被快速击溃,带有明确的力量碾压属性,不可泛化为 “轻而易举”。如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敌阵” 为正确用法,误用 “他解决数学题如摧枯拉朽” 则忽略了其特定对象和语境。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用法与注意事项:含褒义,多用于形容正义一方的气势或有利态势。注意字形为 “锐不可当”,不可误写为 “锐不可挡”;“当” 读 “dāng”,意为 “抵挡”。不可用于中性或贬义语境,如 “人群锐不可当地涌向商场” 属于误用。 第 4 课 “飞天” 凌空 ———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2018 广州中考) 用法与注意事项:侧重因紧张、庄重或敬畏而主动控制呼吸与声响,语境感极强。与 “屏住呼吸” 相比,更强调 “敛声”(抑制声音)的动作,如 “跳水运动员起跳瞬间,全场观众屏息敛声” 才符合语境,单纯描述呼吸动作时不宜使用。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2020、2018 广州中考) 用法与注意事项:主语多为 “人”,常搭配 “令人”“使人” 等词,如 “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不可用于描述单一、简单的事物,也不能与 “目不暇接” 混淆,后者侧重 “看不过来”,无 “迷乱” 含义。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用法与注意事项:核心在于 “从错误 / 糊涂中觉醒”,强调认知上的转变,与 “恍然大悟”(侧重突然明白道理)有区别。如 “经历失败后,他如梦初醒,终于认清了自身不足” 为正确用法,误用 “听到答案后如梦初醒地笑了” 则忽略了其 “纠错觉醒” 的内涵。 第 6 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惨绝人寰:悲惨的程度人间从未有过,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用法与注意事项:侧重强调悲惨的 “极致性”,多用于描述战争、灾难等造成的大规模人间惨状。需与 “惨无人道” 区分:前者侧重结果的悲惨程度,后者侧重行为的残暴无人性,如 “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 侧重事实的悲惨,“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令人发指” 侧重行为属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用法与注意事项:含褒义,侧重思想层面的唤醒作用,对象多为 “糊涂麻木的群体”。需与 “震耳欲聋” 区分:前者强调精神影响,后者仅形容声音极大;“振” 不可误写为 “震”,如 “他的演讲振聋发聩,唤醒了民众的意识” 为正确用法。 第 5 课 一着惊海天 ———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用法与注意事项:可用于形容工作、学习、操作等多种场景,强调态度的严谨性,含褒义。搭配范围广,但需体现 “细微之处的认真”,如 “工程师对数据核查一丝不苟”,不可用于形容宏观的 “认真态度” 而无细节支撑。 白手起家:比喻在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成就一番事业。(2023 广州中考) 用法与注意事项:含褒义,特指 “从无到有创立事业” 的奋斗过程,不可与 “手无寸铁”“一无所有” 混淆。如 “他凭借勤劳与智慧白手起家,创办了科技公司” 为正确用法,不可用于描述非创业类的 “从零开始”。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用法与注意事项:含褒义,形容为正当目标付出的极大心力,“殚” 读 “dān”,不可误读为 “dàn”。需与 “处心积虑”(贬义,指费尽心机做坏事)严格区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