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8589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5368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3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2025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 复习重点复习 1.知识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重点落实:翻译课文;梳理文言要点,牢记实词“度”“故”“见”三字。 3.内容理解:梳理层次,领悟情感。 4.达标巩固:熟练背诵,情境默写。 学习目标 活动一:自主复习 1.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2.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要点,完成《复习案》“二”; 3.理解内容,领悟情感。 完成目标1、2、3 活动二:落实重点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江西)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被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又罢相。谥“文”,世称王文公。 列宁称之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雄健峭拔,在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有《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存世。 2.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山西夏县)人,政治家、史学家。反对王安石变法,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谥号“文正”。 3.书: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 (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 “谏议”: “谏议大夫”官职。 “司马”:即“司马光”,字君实 “书”:书信 “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古人书信开头称“某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旧时写信的客套语,没有机会见面,我私下心中不尽仰慕您 答( )司马谏议书 某启( ):昨日蒙教( ),窃( )以为( )与君实游处( )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 )不合,所操( )之术( )多异故也。虽欲强聒 ( ),终必不蒙见察( ),故略上报( ),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 )蒙君实视遇( )厚,于反覆( )不宜卤莽,故今具( )道所以( ),冀( )君实或见恕( )也。 (二)完成下列加点字的释义,注意句式。 答复、回复 承蒙赐教 认为 私下、私自,谦辞 交往 常常 持 方法、主张 被理解 回复、回信 同“辩”,分辩 考虑 看待,对待 指书信往返 详细地 ...的原因 希望 谅解我 陈述 唠叨不休,这里是勉强多说 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 见谅、见怪、见教 一、写信原因———议事每不合,具道所以。 古人书信开头称“某启”表写信的人向对方表白启告 盖( )儒者所争,尤( )在于名实,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 )矣。①//今君实所以( )见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