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九年级上册二单元《怀疑与学问》 主备教师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议论文,本篇文章的论证层次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两个分论点关系。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剖析文章结构的技巧和方法,才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分层次递进论证的思路。 教学目标 1.掌握论证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如何分层次递进论证。 2.学习论证方法,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3.理解怀疑精神得内涵及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我们曾经学过《穿井得一人》这个寓言,它告诉我们,对于传言,我们不能盲目轻信,更不能以讹传讹。不轻信传言其实就是一种怀疑精神。那么怀疑精神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背景链接 本文是历史学家顾颉刚写的一篇谈治学方法的短文。他根据古代著名学者的治学经验和自己的治学经验写成此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短短的篇幅把几个重要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且有深度。本文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论点的提出、论据的使用、论证的特点、语言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之处。这些方面,有的在第四单元议论文中见到过,有的则是本文中比较突出的或新出现的。 2.生难字词 (1)生字正音 顾颉刚(jié) 程颐(yí) 虚妄(wàng)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停滞(zhì) (2)生词释义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3.知识准备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审清题目、找中心句、提炼归纳三方面入手。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它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就是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 (2)论据 ①事实论据:真实的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包括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3)论证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活动一:自我研学,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6自然段) 层层深入论证。 ①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3—5自然段) 第一层:(3—4自然段)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 第二层:(5自然段)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②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自然段) 第一层:(①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