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39981

【课堂无忧】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情境化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八上

日期:2025-11-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77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统编,教学设计,情境,侵华,课堂
  • cover
第7课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 教学目标 )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扶清灭洋” 口号及主要活动,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主要过程及《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梳理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关联史实,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分析义和团、列强侵华史料等理解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结合《辛丑条约》条文与侵略史实,分析条约影响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悟义和团将士的反帝爱国精神,铭记历史教训,增强维护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 教学重点 ) 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扶清灭洋” 口号;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过程;《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 教学难点 ) 理解 “扶清灭洋” 口号的局限性;分析《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 教学过程 ) 情境导入 (一)导入新课 展示内容:展示慈禧太后西逃的相关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位曾经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为何如此落魄地西逃?这一事件与近代中国哪场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信息和预习内容,从事件的时间、涉及的列强等角度思考;初步感知这一事件与列强侵华、民众抗争的关联。 过渡语:同学们的猜测有一定道理,这场让清政府统治者狼狈西逃的事件,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密切相关。当时的中国为何会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为何发动侵华战争?这些事件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 探究新知 (二)新课讲授 1.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兴起与背景 展示内容:展示《射猪斩羊图》图片、义和团歌谣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以及《山东泰安县知县秦应逵禀》中关于传教士欺压民众的史料片段。 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歌谣和史料,思考义和团是如何兴起的?它兴起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引导学生从图片中 “洋”“猪(代指基督教)” 的符号,理解民族矛盾;从史料中提取传教士欺压民众的信息,结合课本总结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和客观原因(自然灾害)。 过渡语:在这样的背景下,义和团从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组织发展起来,他们以独特的口号和方式展开了抗争。 (2)义和团的口号与斗争方式 展示内容:展示《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原文(“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教师提问:从揭帖中能看出义和团的斗争口号是什么?他们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如何看待这一口号和斗争方式? 提示:引导学生找出 “扶清灭洋” 的口号;列举捣毁教堂、拆毁铁轨等方式;分析口号的积极性(反帝)与局限性(对清政府认识不清、盲目排外),以及斗争方式的盲目性。 过渡语:义和团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清政府对这一民间运动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 (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展示内容:展示《拳乱纪闻》中关于清政府对义和团 “剿杀” 与 “招抚” 的史料记载。 教师提问: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义和团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 “初期剿杀”“后来招抚” 的信息;分析态度变化客观上推动义和团深入京津地区,扩大了影响。 过渡语: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让外国侵略者感到了威胁,他们决定采取武力干涉。 2.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展示内容:展示八国联军合影图片,以及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 “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的奏议片段。 教师提问:外国侵略者为何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有人认为 “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是由义和团运动造成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 提示:引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