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5464

【高效课堂】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无题》 课件+教案 -统编九上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855192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教案,课件,无题,咸阳城东楼,高效
    (课件网) 《咸阳城东楼》 《无 题》 新课导入 中国是个抒情的国度,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彰显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再学习两首古代诗歌,领略其隽永深沉之美。 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贰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重点) 叁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难点) 《咸阳城东楼》 鉴赏诗歌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背景资料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整体感知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jiān jiā tīng 理解诗歌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注释: (1)“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 (2)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3)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 (4)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暗用《诗经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 (5)汀州: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译文: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万里忧愁,蒹葭杨柳,就像江中的小洲。 鉴赏诗歌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作用)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手法) 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理解诗歌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注释: (1)溪:指磻溪。 (2)阁:指慈福寺。 译文: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将至,狂风已吹满咸阳楼。 鉴赏诗歌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理解诗歌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注释: (1)绿芜:丛生的杂草。 译文: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 鉴赏诗歌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理解诗歌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1)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内。 (2)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3)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4)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译文: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 鉴赏诗歌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既有乡愁,也有国忧,两相交织,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回忆故国,融情于景。 探究写法 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全诗本来是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