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47712

2.1.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4187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习,七年级,数学,人教,学年,2025-2026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发展抽象能力;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运用运算律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课前学习任务 1.复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阅读教科书第28页至第30页.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计算: (1)30+(-20)=_____;(-20)+30=_____; (2)1.3+(-2.1)=_____;(-2.1)+1.3=_____. 结论:_____. 【学习任务二】 计算: (1)[8+(-5)]+(-4)=_____;8+[(-5)+(-4)]=_____; (2)[(-2)+3]+(-8)=_____;_____. 结论:_____. 例1 计算: (1)8+(-6)+(-8); (2)16+(-25)+24+(-35). 【学习任务三】 计算: (1)(-23)+39+(-83)+11; 例2 10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50 kg为质量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    【学习任务四】 课堂小结: 1.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 实际问题中,如遇较大数值,可以根据数据特征,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运用运算律来简化计算,解决问题. 推荐的学习资源 再次阅读教科书第28页至第30页,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2.1.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究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发展抽象能力; 2.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在运用运算律的过程中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知识回顾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为本节课的探究和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新知探究 问题 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之后,我们还要研究加法的运算律。小学阶段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加法运算律呢?这些加法运算律对于全体有理数也成立吗? 师生活动: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例子,引出对加法运算律的探究: 电梯从某层出发先上升5层,再下降3层,结果它上升2层. 即:5+(-3)=2. 若从某层出发先下降3层,再上升5层,结果仍上升了2层. 即:(-3)+5=2. 可得:5+(-3)=(-3)+5. 然后通过两个活动对加法运算律进行探究: 活动1:教师给出2组例子: (1)30+(-20)= (-20)+30= (2)1.3+(-2.1)= (-2.1)+1.3=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发现加法交换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 有理数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活动2:教师给出2组例子: (1)[8+(-5)]+(-4)= 8+[(-5)+(-4)]= (2)[(-2)+3]+(-8)= (-2)+[3+(-8)]=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发现加法结合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 有理数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归纳出加法运算律对于有理数也是成立的,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活动2的(2)中,可以给出第一个算式,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出第二个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合适的例子来说明结论. 例题精讲 例1 计算: (1)8+(-6)+(-8); (2)16+(-2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