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3996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秋天的田野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4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第二,田野,秋天,3课,单元
  • cover
第3课 秋天的田野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指导,立足小学二年级学生 “具象思维占优、好奇心强、爱动手操作” 的学情特点,围绕 “自然观察 — 美术表达 — 情感共鸣” 的逻辑展开,突出 “生活化、趣味性、实践性” 三大核心。 生活化感知:以 “秋天的田野” 这一学生熟悉的自然场景为载体,通过实物观察(麦穗、玉米)、教材实景图分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如跟随家人去田野秋游的经历),让美术学习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避免 “脱离实际的抽象创作”。 趣味性引导:通过 “秋天小导游” 情境创设、“色彩配对” 游戏、“教材作品找茬” 等趣味活动,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解决二年级学生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的问题,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实践性落地:结合沪教版教材中 “涂色、剪贴、拼贴” 等多元表现方法,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彩纸、蜡笔、黏土、落叶贴纸),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既落实 “美术表现” 核心素养,又保护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情感性升华:在观察与创作中,融入 “爱护自然、珍惜粮食” 的情感教育(如提到田野里的稻谷时,引导学生想到 “粒粒皆辛苦”),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 “以美育人” 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观察教材中 “秋天田野” 实景图(金黄的稻田、橙红的果树、棕色的稻草人),说出主要色彩(黄、橙、棕、绿)和关键元素;能识别教材中学生作品的表现方法(涂色、剪贴、拼贴)。 美术表现:能用蜡笔涂色、彩纸剪贴或黏土塑形等方法,表现秋天田野的 1-2 个核心元素(如稻田、稻草人、果树),做到色彩搭配符合秋天氛围(以暖色调为主),画面整洁。 审美判断: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秋天田野元素之美(如 “金黄的稻田像地毯,很温暖”“稻草人戴着草帽,很可爱”);能评价同学作品中 “色彩搭配”“元素表现” 的优点。 创意实践:尝试在作品中添加个性化细节(如给稻田画小昆虫、给稻草人添围巾、给果树挂果子),让画面更生动;能尝试组合 2-3 种元素(如稻田 + 稻草人 + 小房子),表现完整的田野场景。 文化理解:知道传统美术中也有表现秋天田野的作品(如农民画里的丰收场景),感受 “秋天丰收” 背后的劳动价值,理解美术与生活、文化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秋天田野的核心特征:色彩(以黄、橙、棕等暖色调为主,残留少量绿色)、元素(稻田、稻草人、果树、农民、小房子等)、氛围(丰收、温暖)。 掌握 1-2 种表现秋天田野的美术方法(蜡笔涂色:涂出均匀的暖色调;彩纸剪贴:剪出稻田的长条形状、稻草人的人形轮廓),能表现 1 个核心元素。 教学难点 色彩搭配和谐:避免出现 “冷色调(如蓝色、紫色)大面积使用”,确保画面符合秋天的暖氛围;涂色时做到不涂出轮廓线,颜色均匀。 创意组合元素:能将 2-3 种田野元素(如稻田、稻草人、小昆虫)合理安排在画面中,做到 “主体突出、位置协调”(如稻草人放在稻田中间,小昆虫在稻田边缘),而非随意堆砌。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秋天小导游 “逛田野” 实物情境 教师手持提前准备的秋天田野实物(麦穗、玉米棒、干枯的稻穗),分发给小组:“今天我们要当‘秋天小导游’,先摸摸这些田野里的‘宝贝’,和同桌说说:它是什么颜色?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如麦穗是黄色的,摸起来有点扎手;玉米棒是黄色的,有硬壳)” 教材图观察 教师翻开教材,展示 “秋天的田野” 实景图:“小导游们,看看教材里的田野,和我们手里的实物比,还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 引导学生发现教材图中的元素(稻田、稻草人、红色的果树、远处的小房子)。 问题互动 教师提问:“教材里的稻田是什么颜色的?和春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