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4000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丰收的喜悦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3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2026,第二,喜悦,丰收,4课,单元
  • cover
第4课 丰收的喜悦 一、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生在本单元前一课《秋天的田野》中,已初步掌握秋天田野的核心元素(稻田、稻草人)与基础美术表现方法(蜡笔涂色、彩纸剪贴),能识别黄、橙等暖色调与秋天的关联,具备简单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剪长条、均匀涂色)。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多有 “逛菜场”“看果园”“参与秋收” 的经历(如帮家人摘水果、剥玉米),对 “丰收” 有直观的生活感知,为理解 “喜悦” 情感铺垫了经验基础。 认知特点 二年级学生处于具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 “色彩、形状” 等直观元素敏感,但对 “情感如何通过美术语言表达”(如用饱满的果实、人物的笑脸体现 “喜悦”)理解较浅;注意力集中时间约 15-20 分钟,需通过趣味情境、实物互动维持兴趣;动手时易出现 “元素堆砌(如把所有丰收元素都画在画面上)”“情感表达模糊(只画果实,没体现‘喜悦’)” 的问题,需教师分步引导。 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 “具象的情感载体”(如教材中农民的笑脸、堆得满满的粮仓)理解 “喜悦”;需要 “阶梯式创作指导”(从画单一丰收元素到添加情感细节)突破 “情感转化” 难点;需要 “多元材料选择”(蜡笔、彩纸、黏土、贴纸)保持创作积极性,避免因 “方法单一” 产生畏难情绪。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观察教材中 “丰收场景” 实景图(堆成山的玉米、满筐的苹果、笑盈盈的农民),说出体现 “喜悦” 的元素(饱满的果实、人物的笑脸、整齐的粮仓);能识别教材中学生作品的表现方法(涂色、剪贴、黏土拼贴)与情感关联(如用鲜艳色彩、饱满造型传递喜悦)。 美术表现:能用蜡笔涂色、彩纸剪贴或黏土塑形等方法,表现 1-2 个带 “喜悦感” 的丰收元素(如咧嘴笑的农民、堆得高高的稻穗、满筐的水果),做到色彩鲜艳(暖色调为主,搭配少量亮色点缀)、造型饱满(果实画得圆鼓鼓,人物表情画得生动)。 审美判断:能说出自己喜欢的丰收作品之美(如 “满筐的苹果颜色很红,看起来很甜,很开心”“农民的笑脸画得很可爱,能感觉到他很高兴”);能评价同学作品中 “情感表达” 的优点(如 “他画的粮仓堆得很高,像收了很多粮食,很有喜悦的感觉”)。 创意实践:尝试在作品中添加 “喜悦细节”(如给果实画高光体现新鲜、给农民画飘动的衣角体现忙碌又开心、给粮仓画小旗子装饰);能组合 2-3 种丰收元素(如农民 + 稻穗 + 粮仓),让画面传递出 “丰收了真开心” 的氛围。 文化理解:知道传统丰收习俗(如晒秋、丰收节)与美术的联系(如晒秋时的彩色农作物像一幅画),感受 “丰收” 背后的劳动价值,理解 “珍惜粮食” 与 “尊重劳动” 的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丰收场景的 “喜悦元素”:实物元素(饱满的稻穗、圆鼓鼓的果实、满溢的筐子)、人物元素(农民的笑脸、忙碌的动作)、色彩元素(鲜艳的暖色调:橙、黄、红,搭配绿、蓝点缀)。 掌握 1-2 种表现 “喜悦感” 的美术方法:涂色(用鲜艳暖色调,涂得饱满)、剪贴(剪大尺寸的果实、人物,贴得满满当当)、黏土塑形(捏圆鼓鼓的果实,堆叠出 “丰收满溢” 的感觉)。 教学难点 情感转化为美术语言:将 “喜悦” 通过具体元素体现(如不只是画稻穗,还要画稻穗堆得很高;不只是画农民,还要画农民咧嘴笑、举着稻穗的动作),避免 “只画元素,没传情感”。 元素合理组合:将丰收元素(果实、人物、工具)按 “主体突出、氛围和谐” 排列(如把 “咧嘴笑的农民” 放在画面中间,周围贴满果实,体现 “人在丰收中” 的喜悦,而非随意堆砌)。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丰收 “惊喜箱” 互动 1.实物情境创设 教师拿出贴满彩纸的 “丰收惊喜箱”,说:“同学们,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都丰收啦!老师的惊喜箱里藏着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