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美术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154002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1课 创意动起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25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2025-2026
,
第三
,
起来
,
创意
,
1课
,
单元
第1课 创意动起来 一、学情分析 (一)知识基础 学生已完成第 1 单元《大自然的魅力》、第 2 单元《秋天来了》的学习,掌握了平面涂色、秋叶拼贴、简单添画等美术技能,对 “材料运用”(如彩纸、固体胶、剪刀)有基础认知;同时,在生活中接触过 “可动玩具”(如抽拉卡片、旋转木马模型),对 “动起来” 的物品有直观感受,但对 “立体可动结构”(如抽拉槽、旋转轴)的原理和制作方法完全陌生,缺乏 “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 的创作经验。 (二)能力特点 二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处于发展阶段,能完成 “剪直线、贴彩纸” 等简单操作,但对 “剪弧形、制作抽拉槽” 等稍复杂步骤需教师辅助;好奇心强,对 “能动手、会变化” 的美术活动兴趣极高,容易被 “作品动起来” 的效果激发创作热情;但逻辑思维较弱,难以自主想到 “如何让作品动起来”,需通过教材示例、教师示范引导,且在 “创意与结构结合”(如 “想做会眨眼的娃娃,怎么设计可动眼睛”)方面存在困难。 (三)学习需求 学生渴望 “创作有互动性的作品”(如能送给同伴的可动贺卡、能自己玩的小模型),而非单纯的静态画作;同时,希望教学内容 “直观、有趣”,避免复杂理论,需通过 “看教材图、跟着做、试着改” 的步骤逐步推进,在成功制作出 “能动能玩” 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为后续《立体图册》单元的 “综合立体创作” 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观察并描述教材中可动作品的结构(如抽拉卡的 “卡槽 + 滑片”、旋转小部件的 “圆孔 + 转轴”),识别作品的 “动起来” 方式(抽拉、旋转),说出作品的创意点(如 “抽拉卡片能变出新图案”“旋转部件能切换画面”); 美术表现:能运用彩纸、固体胶、安全剪刀、吸管(或小木棍)等材料,掌握 “抽拉结构、旋转结构” 的基础制作方法,完成 1 件 “能动能玩” 的立体创意作品(如抽拉贺卡、旋转小转盘); 审美判断:能说出 “动起来的作品” 比 “静态作品” 更有趣的地方(如 “抽拉时能看到不同画面,像变魔术”),评价同伴作品中 “创意” 与 “动感” 的结合效果(如 “他做的旋转小花,颜色好看,转起来像跳舞”); 创意实践:能结合生活经验(如喜欢的动物、常见的场景),设计 “动起来” 的主题(如 “会张嘴的小鱼”“会开花的小树”),并尝试在教材方法基础上稍作修改(如给抽拉卡片加 “装饰花边”、给旋转部件画 “双面图案”); 文化理解:感受 “立体可动作品” 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贺卡、儿童绘本),知道 “让作品动起来” 是美术创作的有趣形式,理解 “美术能让生活更有乐趣” 的道理,愿意用可动作品表达对他人的心意。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示例,理解 “抽拉、旋转” 两种基础可动结构的原理(抽拉靠 “滑片在卡槽里移动”,旋转靠 “转轴穿过圆孔固定”); 指导学生掌握 “抽拉卡、旋转小部件” 的核心制作步骤,能独立完成 1 个可动结构,并装饰成完整作品。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 “创意主题” 与 “可动结构” 结合,解决 “想做什么” 和 “怎么让它动” 的衔接问题(如 “想做会跑的小车,用抽拉结构让车轮‘滚起来’”); 指导学生规范制作可动结构(如抽拉槽的大小要与滑片匹配,避免太紧拉不动或太松易掉;旋转轴要固定牢固,避免部件晃荡),确保作品能顺利 “动起来”。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玩 “可动小物件”,引 “创意动起来” 课题 互动游戏:体验 “动起来” 的乐趣 师:小画家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 “有小秘密” 的东西,想和大家一起玩!(拿出 3 件物品:① 抽拉卡片 ——— 正面画 “空花瓶”,抽拉滑片后出现 “插满花的花瓶”;② 旋转小转盘 ——— 一面画 “太阳”,一面画 “月亮”,转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岭南版(2024)二上 第四单元第14课《水是生命之源》教案(2025-11-01)
岭南版(2024) 二上 第四单元第14课《水是生命之源》课件(31页)+视频素材(2025-11-01)
3.《蔬果的剖面》 课件(共18张PPT)(2025-11-01)
2025-2026小学岭南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2025-10-30)
1.树叶的血管教学 同步学案(2025-11-0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