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58884

2.1.1藻类、藓植物和类植物能用胞子繁殖后代(2)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2个)-2025-2026学年济南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

日期:2025-10-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0818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植物,2.1.1,PPT+,生物,七年级,2024
  • cover
(课件网) 植物的主要类群 碧水蓝天,沃土青山,让泉城生态与富饶同行 第3课时:蕨缀沃土———植物园蕨类的陆生进阶 1.描述肾蕨根茎叶分化、具输导组织的形态结构,深刻理解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输的意义,以及在陆生适应中的关键“进阶”作用。 2.通过对肾蕨与葫芦藓特征的全面对比,归纳蕨类植物在陆生适应方面的显著优势。 3.熟练解剖肾蕨准确识别输导组织,顺利完成“输导效率模拟实验”并深入分析数据,提升实践操作与实验分析能力。 4.认识蕨类植物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提出切实可行的植物园肾蕨专类园保护建议,增强对本土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与责任感。 学习目标 我观察 一、情境导入 济南植物园的蕨类植物 葫芦藓高约2-3厘米 肾蕨高约50厘米 肾蕨有哪些结构使它能长得更高? 我思考 一、情境导入 分组实验 观察肾蕨(课本P60)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实验目的:观察肾蕨等常见的蕨类植物,认识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 材料器具:放大镜,直尺,镊子。 方法步骤:1.观察肾蕨的形态,认识肾蕨的各部分结构。 2.用直尺测量并记录肾蕨植株的高度。 3.选取背面有孢子囊群的叶片,用放大镜观察孢子囊群的形态。 思考: 1.肾蕨的植株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 2.肾蕨的叶与葫芦藓的叶有什么区别 推测肾蕨叶片获取水和无机盐的途径。 3.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差异,尝试分析原因。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分组实验 观察肾蕨(课本P60) 1.肾蕨的植株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结构有何特点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根 根状茎 茎 叶 孢子囊群 孢子繁殖 1 2 3 4 5 对比观察:根的作用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肾蕨的叶与葫芦藓的叶有什么区别 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叶中没有输导组织,能直接从环境中吸收水和无机盐。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叶脉 叶柄 叶中有输导组织 叶柄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2.推测肾蕨叶片获取水和无机盐的途径。 将肾蕨叶柄分别在等量的清水和红墨水烧杯中浸泡一天后,纵剖,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现象: 结论: 在红墨水中浸泡的肾蕨叶柄变成了红色。 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叶片。 葫芦藓高约2-3厘米 肾蕨高约50厘米 3.比较肾蕨和葫芦藓的高度差异,尝试分析原因。 二、肾蕨的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 肾蕨有真正的根,具有支持作用,而且分化出了能运输水和无机盐的输导组织,因此肾蕨比葫芦藓高大。 认识蕨类植物 1.形态特征:有_____的分化,有_____组织。 2.繁殖方式:靠_____繁殖后代。 根、茎、叶 输导 孢子 3.生活环境:多数生活在_____陆地上。 阴湿的 分类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结构越来越复杂 生活环境离不开水 适应陆地能力越来越强 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无根、茎、叶的分化 阴暗潮湿的陆地 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没有输导组织 阴湿的陆地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我对比分析 实验步骤: 1)1号同学将吸管和海绵垂直固定。 2)2号同学用针管吸取10mL清水, 然后拔掉注射器活塞芯杆,使水分别在吸管和海绵中自然流下。 3)3号同学分别记录水在吸管和海绵中流完的时间,重复三次操作。 4)4号同学将数据填入表格,计算平均值。 A B 三、输导组织的功能 实验材料: 同等长度和体积的吸管和海绵 输导效率模拟实验 肾蕨的输导组织如何提升其陆生适应能力? 现象:水在吸管中流速_____,在海绵中流速_____ 。 结论: 快 慢 有输导组织的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效率更高。 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输导效率模拟实验 三、输导组织的功能 总结:肾蕨的输导组织如何提升其陆生适应能力? 输导组织能快速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支持植株高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