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2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知识框架 单元框架 “不忘本来”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前提 丰富 目标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发展什么 怎样发展 发展目标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2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01 03 近代中国文化思潮及结果? (P112)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P113) 02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P112) 04 革命文化的地位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p113) 阅读教材P111-114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 05 文化生命力判断标准?(P113) 06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p113-114) 自主学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源头)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熔铸而成) 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根)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构成。三者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 整体感知: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 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立场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一元化) 性质 基本特征 作用 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先要回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复兴的历程…… 春秋 战国 中华文化 初具雏形 隋唐时期 中华文化 全盛时代 近代时期 中华文化 陷入低谷 如何复兴中华文化,路在何方? 知识回溯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民主义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无政府主义 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 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缺乏领导核心,无法凝聚人心。 软弱性,革命不彻底。 失败原因: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立足我国国情。 (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 思考: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1)文化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 (2)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3)失败原因: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立足我国国情。(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 思考:中国该走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