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撰写朗读脚本,通过重音、停连、节奏等传达诗人情感。 2.指导学生分析意象特征,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构建“解读意象”的途径。 3.指导学生赏析语言,把握“我”的形象,理解重复式结构在强化情感、营造节奏、深化主题中的作用。 【拓展资源】 丛书《中国的土地》 【课型及课时建议】 教读引领课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交流感受 每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都扎根在特定的时代土壤里。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然后结合背景介绍,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二:指导学生批注交流,把握感情基调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然后仿照下面的例子,从语速、语调、语气还有节奏等方面作简单批注,把握感情基调。 活动三:指导学生撰写朗读脚本,传递诗韵 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背景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每小组选择一个章节,设计朗读脚本,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黑板左侧板书依次写:情感脉络:沉重 ——— 希望 ——— 奉献 【教学建议】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把握诗歌情感基调与变化脉络。活动一旨在借助背景资料,快速营造氛围,让学生的“读”和“感”有时代依托,除了教师提供的这些背景资料,还可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舒婷及“朦胧诗”的资料,课上分享,教师做关键点的补充。活动二,教师应先示范一小节,具体展示如何从“语速、语调、语气、节奏”四个方面进行批注。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批注另一小节,再全班交流修正,最后独立完成全诗批注。活动三是本课时的难点。小组选择章节后,应要求其先明确:①本节核心情感是什么?②哪些词句是关键(重音)?③情感如何推进(节奏变化)?脚本设计应简洁明了,意图说明要具体。 第2课时 活动一 指导学生寻找意象,梳理情感脉络 意象是诗歌的细胞,是诗歌的“灵魂载体”,它让诗人的情感从抽象走向具象,指导学生圈画诗中的意象,完成表格,梳理诗人的情感脉络。 活动二 指导学生聚焦意象,构建解读方法 真正读懂诗歌,需要放慢脚步,仔细品读意象。指导学生聚焦意象,完成表格,构建“解读意象”的方法并依据诗人要传达的情感,补充诗句。 活动三: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把握抒情主人公 诗人舒婷对文字抱有极高的要求,力求简洁,字字打磨,不容瑕疵。然而在这首诗中,却出现了大量的“我”,引导学生再读诗歌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我”,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活动四: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丛书中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脉相承,也是歌颂祖国之作,指导学生边朗读诗歌边圈画诗中的意象,思考在意象的选择和使用上,这两首诗有什么差异?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老水车/矿灯 → 艰难沉重 簇新的理想/黎明 → 新生希望 我的血肉 → 赤诚奉献 【教学建议】 本课时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情感。活动一和活动二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两个活动可合并进行,以“完成意象分析表格”为抓手,引导学生构建意象解读方法。教师以“老水车”为例,带领学生完成“意象-特征-情感”的完整分析,然后再小组合作,完成其他意象(如“矿灯”“稻穗”“路基”“花朵”“黎明”“乳房”)的分析任务,在此基础上自然提炼出“解读意象的方法”,避免教师直接灌输方法。活动四为能力迁移环节,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圈画《中国的土地》中的意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意象类型、情感色彩、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
课件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九年级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