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趣味唱游 a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独唱或齐唱,能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b能按要求随音乐进行动作模仿、音乐游戏、角色扮演和舞蹈表演等,用身体律动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 学习任务2:聆听音乐 a聆听或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根据音乐的情绪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与内容。 b在聆听音乐时能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参与音乐活动时能专注于音乐,不干扰他人。 学习任务3:情景表演,能根据音乐特点进行创编或即兴表演,与同伴一起体验表现造型、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2.教材分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童真与幻想的儿童歌曲,由叶圣陶作词,胡汉娟作曲。歌曲为3/4拍,F大调,旋律优美、舒缓,描绘了孩子仰望夜空,将弯月想象成小船,在星河中漫游的奇妙景象。本课在单元中承上启下,继《闪烁的小星》学习了2/4拍后,首次集中感知3/4拍“强-弱-弱”的韵律感,丰富学生的节拍体验。歌曲旋律中多次出现一字多音的“连线”(如“船”、“尖”、“坐”),这是学生需要初步认识并学习演唱的新知识,也是感受旋律连贯、悠扬之美的关键。教学需通过情境、律动与歌唱实践,引导学生将音乐知识转化为审美体验。 3.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具备稳定的拍感,并对2/4拍有初步体验。他们想象力丰富,但从二拍子切换到三拍子的韵律感是新的挑战,容易唱成二拍子的进行感。同时,对于旋律连线这一概念较为陌生,在演唱一字多音时容易出现音准不稳、一个字唱成多个断音的现象。教学需通过强化的身体律动和直观的图谱,帮助学生建立三拍子的肌肉记忆,并通过模仿、画旋律线等方式,引导学生流畅地演唱连线旋律。 二、学习目标 1.感受《小小的船》三拍子音乐带来的摇曳、荡漾感,体会歌曲宁静、梦幻的意境,能初步辨识旋律中的“连线”,感知其带来的连贯、悠扬效果。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的微妙变化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能初步唱好一字多音的旋律,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3.能根据三拍子的韵律,创编简单的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能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理解和表现连线的进行。 4.通过歌曲学习,激发对夜空、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体会歌词中由比喻(月儿像船)所展现的丰富想象力与诗意。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并表现三拍子的韵律。 学习难点: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的旋律(连线),并保持乐句的连贯与音准。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集中注意力,思考并回答谜语。 2.观察月牙图,展开想象,自由表达。初步建立“月儿-小船”的联想。 1.谜语激趣:“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停顿,学生回答)对,是月亮!” 2.观察与想象:(出示弯弯的月牙图片)“看,这弯弯的月儿,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像香蕉、像小船……)“在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眼里,它就像一只———小小的船’。” 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通过观察和想象,初步进入歌曲的意境。 1.感受《小小的船》三拍子音乐带来的摇曳、荡漾感,体会歌曲宁静、梦幻的意境,能初步辨识旋律中的“连线”,感知其带来的连贯、悠扬效果。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在演唱中通过力度的微妙变化表现3/4拍的强弱规律;能初步唱好一字多音的旋律,保持乐句的连贯性。 3.能根据三拍子的韵律,创编简单的身体律动来表现歌曲;能通过画旋律线的方式,理解和表现连线的进行。 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