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4.2.1 指数爆炸和指数衰减 学习目标 1.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2.通过实例理解指数爆炸和指数衰减. 导入新课 一张神奇的纸 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海拔 8848.86 米。那如果有一张足够大且厚度为 0.1 毫米的纸,你们猜猜把它连续对折 30 次后,厚度会是多少? 折纸视频 对折 30 次,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对折 42 次,厚度就能抵达月球,地月平均距离约 38 万千米;对折 64 次,厚度将达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日地平均距离约 14960 万千米。 在幂的表达式中,如果让底数为常数而取指数为自变量x,则得到一类新的函数(),这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新课学习 如 新课学习 整体为幂 常数在底 系数为1 (3)指数式只有一项,并且指数式的系数为1. (1)定义域必须是实数集; (2)自变量是,位于指数位置上,且指数位置上只有这一项; (4)底数的范围必须是 新课学习 (1)当底数时,指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长而增大,底数较大时指数函数值增长速度惊人,被称为指数爆炸. (2)当底数时,指数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长而缩小以致无限接近于0,叫作指数衰减. 新课学习 把自变量看成时间,在长为的时间周期中,指数函数的值从增长到增长率为,它是一个常量.在经济学或者其他学科中,当某个量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中,其增长百分比是一个常量时,这个量就被描述为指数式增长,也称指数增长. 核裂变、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疾病传染、火药爆炸等都可以用指数增长来描述。 铀核裂变释放巨大能量的同时,还放出两三个中子来。如图所示,若一个中子打碎一个铀核,产生能量,放出两个中子来;这两个中子又打中另外两个铀核,产生两倍的能量,再放出四个中子来……以此类推. 于是核裂变会释放大量的能量. 新课学习 反过来,当底数满足时,指数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长而缩小以至无限接近于0,叫作指数衰减. 新课学习 指数特点是:在一个既定的时间周期中,其缩小百分比是一个常量. 指数衰减的一个有趣应用,是考古学家用自然界中的14C来测定化石年代. 新课学习 14C是具有放射性的碳同位素,能够自发地进行衰变,变成氮,半衰期为5730年。如下图所示: 活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环境交换碳元素,体内14C的比例与大气中的相同,植物枯死后,体内的14C仍在进行衰变,不断减少,但是不再得到补充. 当植物枯死后,遗体内的14C的含量可以用指数函数 表示植物枯死后经过的时间,以年为单位;底数是小于1的正数。于是半衰期为5730年,用数学语言描述是:当自变量增加5730,的函数值减少一半,即,化简后得到,经过计算器可得.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计植物枯死后经过的时间. 新课学习 例题解析 例1 某公司为大力提升创新水平,计划逐年加大研发资金投入.若该公司当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为3500万元,预计下一年(将为计划执行的第一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为4200万元;如果假定增速不变,该公司第年投入的研发资金用函数()=来近似地表示,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并以此估计计划执行的第8年该公司投入研发资金为多少万元(结果精确到1万元). 解:假设条件和数据,有(0)==3500,()==4200. 解得=3500. 例题解析 于是 == . 因此,该函数解析式为()=. 以此估计出该公司第8年投人的研发资金为 )= =3500 15049(万元) 例题解析 例2 医学中常用的钴60射线,穿过厚度为1 的铅板后,强度变为原来的0.568倍,穿过厚度为的铅板后的强度与原来的强度之比为.若铅板厚度为,射线穿过铅板后的强度与原来的强度之比是多少? 解:由= = 故射线穿过厚度为12cm的铅板后的强度与原来的强度之比是 H(12)= 即约为原来的千分之一. 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 (1)是指数函数. ( ) (2)指数函数中,可以为负数. ( ) (3)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