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试卷答案 1.(3分)D 2.(3分)C 3.(3分)B 4.(4分)①追求真正的修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②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③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每点1分,写出3点可得满分) 5.(6分)①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②基于喜欢而阅读,而不是强迫自己去阅读。③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必须操纵超越自己能力的书。④要有能力分辨出哪些书能帮助自己增进阅读能力。(每点2分,写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6. A “去包扎所的路上累得满头大汗”错误,结合原文“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坐了一会,我们准备动身。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可知,通讯员满头大汗是因为过度紧张局促。 7. C “表明他头脑中残存封建思想”错误,结合原文“他没让我撂得太远,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可知,这一细节表现了通讯员羞涩拘谨的性格特征。 8. ①为小通讯员的牺牲感到悲痛、惋惜。 ②为自己曾经让他“受气”以及没有为他缝上衣服破洞而懊悔、歉疚。 ③想要为牺牲的小通讯员做点什么的坚持、果断。 9. ①“小通讯员”只是单单地表现了文中革命战士这一形象;“小同乡”只是从“我”的角度表达对这个同乡革命战士纯洁的爱。 ②小说用“青年人”这个词,暗示像小通讯员这样的革命战士不是特殊、非凡的个体,而是普通的青年人,更代表任劳任怨的中国青年群体。 ③刻画并赞美了为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中国革命青年群像,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10.(3分)DFH 11.(3分)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过”是“过错”。 12.(3分)C 拦截过往的公私财物的是李灵耀,诋毁诽谤郭子仪的是程元振、鱼朝恩。 13.(1)(4分)郭子仪签封的财物经过他的境内,李灵耀不敢扣留,还下令手持兵器护送。(“币”,财物;“道”,经过;“兵”,兵器。每点1分,句意1分。) (2)(4分)权倾天下而朝廷却不忌惮他,功劳超过世人而皇帝却不猜疑他。(“忌”,忌惮;“盖”,超过;“主”,此指皇帝。每点1分,句意1分。) 14.(3分)①在明知危险的形势下,不让部下同行,表现了他的宽以为怀;②田承嗣傲慢不合规矩,从不服人,却对郭子仪屈膝下拜,体现郭子仪宽厚得人心;③曾遭鱼朝恩等人诋毁,却能主动担责,宽厚待人。(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寸,因为武举考试成绩优异被安排补充左卫长史之职,多次升迁到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郭子仪侍奉皇上忠诚,对待部下宽恕,奖赏惩罚守信用。遭宠臣程元振、鱼朝恩诽谤,当时国家多难,在朝外掌握军队,然而当诏书召他时,当日就上路,没有丝毫犹豫观望,因此谗言离间都不起作用。在灵州打败了吐蕃,鱼朝恩却派人挖掘其父坟墓,罪犯未抓到。郭子仪从泾阳进京朝拜,朝廷内外都担心他举兵造反,待他入朝拜见时,皇帝慰问他,他当即哭着说:“臣下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现在有人挖臣先父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是有人与臣下过不去。”鱼朝恩又曾约郭子仪赴宴,宰相元载派人把鱼朝恩将对他不利的事情告诉他,他的部下请求在衣中穿上铠甲随同前往,但郭子仪不同意,只带了十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说:“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鱼朝恩哭着说:“你若不是德高望重的人,能不招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