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2099

3.5 相同时间比快慢 课件(12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10-2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7次 大小:291257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时间,快慢,课件,12张,PPT,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5《相同时间比快慢》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运动得越快;反之则越慢;初步了解“速度”的含义,即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交通工具行驶距离数据和学生行走实验现象,培养数据解读、归纳总结的能力;能根据相同时间内的距离差异判断物体运动快慢,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探究实践:能参与“同学行走”实验,用软尺测量距离并记录数据;通过“追及跑”游戏,进一步理解相同时间比快慢的方法。 态度责任:激发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兴趣,培养认真测量、准确记录的科学态度;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工协作,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重难点 重点:掌握相同时间内,通过比较距离长短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时间”是该比较方法的前提;区分“相同距离比时间”与“相同时间比距离”的不同场景。 三、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5分钟) 复习旧知:提问“相同距离下,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导学生回忆“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提出新问题:“如果不同物体运动的时间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快慢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主题。 (二)知识探究(25分钟) 探索1:交通工具1小时行驶距离排序 出示六种交通工具1小时内行驶的距离:喷气式客机900千米、高速列车300千米、汽艇200千米、汽车90千米、轮船40千米、自行车15千米。 任务:按运动快慢给交通工具排名次。 学生分组讨论后完成排名:第1名喷气式客机(900千米)、第2名高速列车(300千米)、第3名汽艇(200千米)、第4名汽车(90千米)、第5名轮船(40千米)、第6名自行车(15千米)。 小结:相同时间(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探索2:同学行走实验 实验1:两名同学从相同起点同时出发,沿直线向相反方向行走,听到“停止”口令后同时停止,用软尺测量距离并记录。 记录单示例: 姓名 相同时间(秒) 运动距离(厘米) 同学A 30 800 同学B 30 600 结论:相同时间内,同学A运动距离更长,更快。 实验2: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时出发,10秒后测量行走距离(用脚跟接脚尖的方法行走)。 强调:即使起点不同,只要时间相同,仍可通过距离比较快慢。 小结:相同时间内,运动距离越远,物体运动得越快。 (三)研讨总结(7分钟) 研讨1:实验中怎样比较两名同学运动的快慢? 学生回答:比较相同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 研讨2:怎样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总结:运动时间相同,通过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判断,距离越远,运动越快。 (四)拓展提升(3分钟) “追及跑”游戏:两名同学一前一后站在同一条跑道上,听口令起跑和停止,测量运动距离并比较快慢。 情况1:后面同学追上前面同学,相同时间内前者距离长,运动快。 情况2:未追上,测量距离后比较。 引入“速度”概念:说明利用时间和距离能比较速度大小,简单介绍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如猎豹、汽车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四、板书设计 相同时间比快慢 比较方法:相同时间内,距离越长,运动越快;距离越短,运动越慢。 实例: 交通工具1小时行驶:喷气式客机(900千米)最快。 同学行走:30秒内走800厘米比600厘米快。 拓展:速度(表示运动快慢) 五、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通过复习旧知自然过渡到新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引发探究兴趣。 实验环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通过亲手测量和记录,直观理解了相同时间比距离的方法。但部分学生测量距离时不够规范,需加强软尺使用的指导。 研讨总结环节,学生能准确说出比较方法,但对两种比较快慢方法(相同距离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距离)的适用场景区分不够清晰,可通过对比实例强化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