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课 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解决的问题:(1)如何划分行政区域; (2)如何规范中央、地方权限。 3、形式:一般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一个国家的政体,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说的是“如何组织政权”的问题,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强调国家机关及其关系 主要包括: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议会制 强调国家中央(联邦)和地方(州)及其关系 主要包括: 单一制和联邦制 国家制度 国体(国家性质) 内容 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管理形式)(政体) 国家结构形式 横向落实权力 纵向落实权力 统治阶级如何落实权力 横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立法机关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 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含台湾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区县、乡镇级国家机关 纵 中央 国家机关 省级 国家机关 地市级国家机关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1. 什么是国家主权?地位是什么? 2.国家主权有何体现? 3.主权国家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4.行政区划/政权分层的原因? 5.我国的行政区划是什么? 6.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力是如何划分的? 7.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什么? 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就香港回归问题进行谈话。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的睿智与强硬立场,奠定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基础。 乌兹别克斯坦一位政治家也曾说:"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这无疑反映了广大中小国家人民的心声。 活动探究: 为什么"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一、国家主权 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 1、国家主权的含义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先决条件。 对内:国家主权具有至高无上性 对外:国家主权具有独立自主性 ▲有政权不一定有主权。如港、澳、台都有自己的地方政府组织(立法院、行政长官),即政权,但对外不能代表中国,对内也没有至高无上性,它们只是地方行政区域。 2、国家主权的地位 (1)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2)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一、国家主权 (3)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安全的核心。 (4)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南斯拉夫 1991年解体为6个国家,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北马其顿和波黑六个国家,并存在科索沃的地位争议,原联邦制国家失去统一主权。 国家主权原则 (1)国家主权原则的地位: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 (2)国家主权原则内容:各国一律享有主权平等,各国不问经济、社 会、政治或其他性质有何不同,均有平等权利与责任,并为国际社会之平等会员国。 各国法律地位平等。 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 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 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 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 (3)主权 平等 的要 素 相关链接: 3、体现: 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内表现),对外则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对外表现)。 一、国家主权 相关链接:国家主权成立 即一国主权之存在,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承认 承认说 即一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