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级官府首先是州、县的所谓“亲民之官”,只知变本加厉的敲诈、勒索,把战费与赔款的负担转嫁到广大纳税者,尤其是贫苦农民头上,致使他们的生活陷入绝望的境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原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内因、根本原因) 一.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的探索·改朝换代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几次参加科举,都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后,受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的影响,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为了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写出《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章。 (洪秀全) 深信他是耶稣的弟弟,被他父亲上帝赋予特殊的使命,前来将中国解救出满洲妖族征服者的统治,并带领他特选的子民前往他们自己的人间天堂。 ———史景迁《“天国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洪秀全采用何种形式发动农民起义?为什么拜上帝会能够团结穷苦农民? (1848年)飞蝗蔽日……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州境瘟疫流行,人死无数。———《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农民起义资料》 太平天国(1851-1864) 永安建制 1851.9 定都天京 1853.3 军事鼎盛 1856 重建 领导核心 天京陷落 1864年 天京事变1856年 1859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1851.1.11 《天朝田亩制度》 浦口、三河大捷、安庆战役 北伐 西征 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逐渐衰落。 2.过程 3.纲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天朝田亩制度》 思考1:据《天朝田亩制度》说明农民革命的理想及其意义?能否实现?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主要内容 意义 平均分配土地,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追求社会财富平均 革命性: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 他主张同外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条件下,欢迎外国人来传授工艺技术。他主张发展工业,开采矿藏,发展交通,创办银行,发行纸币,设立邮局、报馆、医院等,他主张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在洪仁玕所设想的新国家中是有富人和穷人的,甚至是有百万富翁的。———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思考2:《资政新篇》构建的农民革命的发展方向及其实质?能否实现? 主要内容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实质: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地位:《资政新篇》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进步性:发展资本主义,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愿望和要求;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经济 主张 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