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39

2.7《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4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探索溶解加速的奥秘 本课以“小小科学家实验室”为情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加快溶解的方法,培养实证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课程标准依据 1.《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中要求: 2.科学观念:3~4年级学生能说明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如搅拌、温度、颗粒大小)。 3.探究实践: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现象。 4.态度责任: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产生探究兴趣,乐于分享想法,完善探究活动。 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以素养为导向,加强学科实践,突出综合性和跨学科学习。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课是第二单元《水》的第7课,承接前几课对水的基本性质(如溶解现象)的学习,进一步探究溶解的优化方法,为后续学习物质变化(如蒸发、凝结)奠定基础。 2.内容关联:学生已初步了解溶解的概念(如食盐在水中溶解),本课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深化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3.教材处理:聚焦“如何加快溶解”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如冲糖水时搅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四、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制定以下四维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升高水温、减小颗粒大小可以加快溶解,并能用此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冲咖啡时搅拌)。 2.科学思维:能基于观察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如“怎样让方糖更快溶解?”),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分析变量关系,初步形成控制变量的意识。 3.探究实践:能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对比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会使用温度计、搅拌棒等工具。 4.态度责任:在探究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严谨记录的习惯;感悟科学改善生活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如引用中国速溶茶技术的创新)。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 2.难点:理解并控制变量(如保持水量、食盐量一致,只改变一个条件)。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PPT课件、实验视频(展示搅拌、加热对溶解的影响)、板书设计。 2.学生材料(每组):3个透明杯、等量食盐(3份)、热水和冷水、搅拌棒、温度计、计时器、《学习任务单》。 3.安全提示:热水使用需教师指导,避免烫伤。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教师活动(微笑走进教室,举起一杯糖水):“小小科学家们,欢迎来到实验室!看,老师泡了一杯糖水,但糖沉在杯底溶解很慢。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问题吗?比如冲药粉时怎样让它快点化开?” 2.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如“用热水”“用勺子搅一搅”)。 3.教师提问:“大家的想法真棒!但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今天我们就化身科学家,用实验验证哪些方法能‘加快溶解’!”(板书课题:加快溶解) 设计理念: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紧扣“小小科学家实验室”情景。 新授环节:探究实践,建构概念 1.第一步:提出问题与假设 (1)教师活动:“要研究加快溶解,我们先明确问题: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生活经验) (2)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提出假设(如“搅拌、水温、颗粒大小”)。 (3)教师引导(出示任务单第一题):“请记录你们的假设。怎样才能公平地比较这些因素?比如研究搅拌时,其他条件要怎样?” (4)学生回应:“保持水量、食盐量一样,只改变是否搅拌。” 设计理念:渗透控制变量思想,培养科学思维;任务单推动自主学习。 2.第二步:设计并实施实验(15分钟) (1)教师活动:播放微视频示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