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4854

3.6《运动和能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24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运动和能量,教学设计
  • cover
教科版三上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运动和能量》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1.主题:运动和能量———探索运动中的能量奥秘 2.单元大情景: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 3.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课程标准核心概念3)、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课程标准核心概念4) 4.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系统与模型 二、课程标注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素养导向:围绕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设计目标(参考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内容要求:3~4年级学生应“了解生活中各种能的形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核心概念4.1①);“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核心概念3.1②)。 3.教学提示:倡导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参考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1.基本原则: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参考课程方案第13页)。 2.跨学科要求: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加强学科关联(课程方案要求不少于10%课时用于跨学科学习)。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6课,承接前5课对运动形式、力与运动的探究,初步引入能量概念,为后续学习能的转化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简单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运动与能量的初步联系。 2.内容关联:本课以“运动”为载体,渗透“能量”观念,符合课程标准中“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和“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的进阶要求。三年级学生以直观体验为主,因此设计活动注重动手操作和现象观察。 四、教学目标 基于核心素养,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并能举例说明生活中运动产生能量的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效果,初步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越快、能量越大”的结论。 3.探究实践:能设计简单实验(如小车撞击实验),通过合作探究收集证据,并记录数据;初步学习使用《学习任务单》进行自我监控。 4.态度责任:在实验中养成严谨、合作的习惯;通过讨论能源应用,感受科学对生活的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如中国高铁技术)。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并能用实验验证。 2.教学难点:抽象的能量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归纳能量与运动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PPT课件(含“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主题图片)、斜坡模型、小车、木块、沙堆、纸杯、弹簧玩具、视频片段(如风车转动、运动员跑步)。 2.学生材料: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小车、斜坡、木块、记录单)、《学习任务单》(附后)。 3.环境布置:教室布置为“运动实验室”,张贴学生前几课的运动观察记录。 七、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以“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情景贯穿始终,通过问题驱动、探究实践、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角色为引导者,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环节包括:导入激趣、探究新知、合作验证、总结升华。 (一)环节一:情景导入———唤醒经验,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小朋友们,欢迎回到‘小小科学家运动实验室’!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物体的各种运动,比如小车滚动、秋千摆动。今天,实验室来了一个新挑战(出示PPT:风车转动、运动员冲刺视频)。看,风车为什么能转动?运动员为什么能冲过终点?这些现象背后藏着一个秘密———能量!让我们化身能量侦探,揭开运动和能量的关系吧!”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联系生活经验(如玩风车、跑步),自由发言:“风车有风才能动”“跑步时浑身是劲”。 设计理念:从单元大情景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