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我爱这土地》作者 ,原名 ,浙江金华人,诗人。代表作有《 》《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奋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汹涌( ) ②羽毛( ) 3.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应改为 。 4.解释下列词语。 ①温柔: ②腐烂: 5.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6.选词填空。 (1)这永远 (澎湃 奔流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2)我也应该用 (沙哑 嘶哑 喑哑)的喉咙歌唱。 7.说说下面句子分别象征什么。 (1)“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 (2)“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象征: (3)“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象征: (4)“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 8.下列对《我爱这土地》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的歌喉,使人体味到作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及对祖国的挚爱之情。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的意思。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9.仿照例句,运用加点词语写一个句子。 (1)例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2)例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仿句: 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0.根据本诗的行文思路,用四字短语将下列方框补充完整。 赋鸟人性→ → →直抒胸臆 1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与古代诗歌中具有传统审美意蕴的杜鹃、鹧鸪不同,是作者原创的带有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 B.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写实和象征的交织中,贯注的是“鸟”对土地深沉且执著的爱。 C.全诗视角巧妙转换,另辟新境。抒情视角从第一节想象的鸟儿的视角转换为第二节实写的“我”的视角,情感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D.全诗表现出“忧郁”的情感特色,这种“忧郁”源自抗战初期民族的苦难,格外感人,遗憾的是,结尾直抒胸臆,诗味稍显不足。 12.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 1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家对生活的敏感程度,决定作家作品是否元气充沛,是否与现实距离近,是否有情趣,是否有朝气蓬勃、热气腾腾的生活等等。 一个对生活不敏感的作家,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写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样,写一百篇等于一篇,十年后的作品跟十年前的一模一样,哪怕它的题材不一样,乡村、山川、城市,但从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思想、情调、趣味以及创作手法、技巧等等,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一百篇等于一篇,那是创作的耻辱,在糟蹋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