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76729

9《复活》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03259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 复活 》 【俄】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贫困。而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的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夫·托尔斯泰看到了社会问题的本质所在,对农民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他的世界观发生激变,抛弃了贵族地主阶层的传统观点,站在广大农民的立场,观察俄国的社会现实,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列夫·托尔斯泰在此背景下创作出的 《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作为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其情节的基础是一次真实的案件。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隔栏相见(1-26)聂赫留朵夫祈求宽恕,玛丝洛娃认出了他。 长凳交谈(27-52)聂赫留朵夫探问旧事,玛丝洛娃冷漠回避。 卢布插曲(53-70)玛丝洛娃讨要卢布,聂赫留朵夫内心发生动摇。 结束会面(71-78)探监结束,玛丝洛娃等待回牢,聂赫留朵夫表示再来。 梳理概括情节内容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技巧的评价 托尔斯泰:“主要在于描写人的内部的、心灵的运动,要加以表现的并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实际的运动过程。” “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他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矛盾处境中,用内心独白、对话以及全知视角的直接分析等手法细细展现,体现人物心灵的辩证发展过程,使人物的感情变化能够顺应自身性格的逻辑,自然而真实。” 心灵辩证法:善于深入人物的内心抓住思想感情细微的变化,追索出人物思想感情巨大变化或剧烈转变的全过程,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充分展示人物从一种思想感情向另一种常常是相反的思想感情转变。 文本分析:人物刻画 必备知识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质,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 进行人物心理描写时,注意从以下方面入手: (1)独白法。内心独白是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它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 (2)细节法。即在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3)烘托法。在文章中,运用恰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既能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美感。 (4)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任务一: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 隔栏初见———从“您”到“你”。 “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4段) ①您”是表示尊敬,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卡秋莎”,而“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已经有了心灵上的距离,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②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 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5段) 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在犹豫,在退缩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聂赫留朵夫大声说,但音调平得像背书一样。(17段) “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他又叫道。(19段) (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简练的语言,恰切的内心独白,把聂赫留朵夫坦诚自己罪行的内心挣扎过程刻画得淋漓尽致。而独到的细节描写,如人称的选择,音调的变化,更使人物心态毕露。 长凳交谈———从“你”到“您”。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3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