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意气风发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乐观浪漫的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词牌名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此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年近四十。 点明写作时间 梦见爱妻王氏,写下悼亡词。 交代写作缘由。 mǎo 解 题: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悼亡诗 最有名的悼亡诗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最悲情的悼亡诗 沈园 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最酸楚的悼亡诗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首二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陆游在《沈园二首·其一》中,以深沉笔触描绘了对逝去爱情的无限哀思。诗中“斜阳”与“画角哀”交织成一幅凄美画卷,展现了沈园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孤独。陆游用物是人非的对比,以及反衬手法,抒发对亡妻唐氏的深切怀念。这首诗不仅是作者对过往爱情的缅怀,更是对忠贞不渝情感的赞歌。每读此诗,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厚意,令人动容。 词人感怀前尘往事。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北宋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的知州,官至礼部尚书。又曾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北还后的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与北宋的黄庭坚合称“苏黄”,与南宋的陆游合称“苏陆”;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深远,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作者简介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豪放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天 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绘画:开创“湖州画派”,善画墨竹 美食: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 水利:杭州“苏堤” 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医药:编《苏学士方》,建安乐坊 服饰:发明东坡帽(又称“东坡笠”) 苏轼的三任妻子 2、王闰之(1048—1093),眉州青神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第一任妻子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1、王 弗(1039—1065),苏轼的结发之妻,眉州青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