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百合花 第一部分 情境导入 热情奔放的爱 清白、高洁 你知道百合花有哪些花语吗? 花语:纯洁、忠贞、圣神、祝福 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不是说明文而是小说,作者想要借百合花表现什么主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翻开书。 第二部分 知识回顾 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分类: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现实、神话、仙侠、武侠、科幻、言情、穿越、职场、宫斗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知识回顾 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现象状况,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及人物活动的空间,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感情等。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第三部分 知人论世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曾用笔名阿如、初旭。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 了解作者 凋零的百合花 她在1958年春天写了小说《百合花》。这篇美丽的作品40年来美丽了许多人的心灵。它被纳入中学语文课本。茹志娟因为写了《百合花》,自己也成了一朵流芳百合,而百合这种名不见经传的草本植物,因为茹志娟而变成千古百合,这都是真的。中药堂里边最动听的药名当推百合,百合百合,细细品味两遍,真是满口噙香。 茹志娟的葬礼在上海举行。她的遗照披挂着白纱,这很容易使我想到一个纯洁的灵魂正从百合花下悄然离去。她73岁,33岁写了《百合花》,在此之前,她还写过话剧剧本及《妯娌》《关大妈》等短篇小说多篇,但影响不大。《百合花》之后,又写过多篇:《高高的白杨树》 《静静的产房》《三走严庄》等,也未超过《百合花》。真可以这样说:百合一开四十年,茹志娟清香为百合。 人物轶事 写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第四部分 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明确字音 撂( ) 讷( ) 憨( ) 讪( ) 磕( ) 瞅( ) 拗( ) 虔( )忸怩( ) 1.明确字音 撂(liào) 讷(nè) 憨(hān) 讪(shàn)磕(kē) 瞅(chǒu) 拗(niù) 虔(qián)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