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1083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9208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生只为一事来。 2016年有一档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央视纪录片大火,为我们呈现了一群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文物修复师,默默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来诠释“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择一事,终一生”的牢固信仰。 现代中国需要工匠精神。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儿,这太牛了,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可能做不到,三年跳两次槽,一年跳三次槽。这就是为什么年轻观众会一下被打中,都说“献出我的膝盖”、“跪了”。那种耐下心来,不急不躁不赶地去做一件事,这样的气质现在太稀缺了。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1、学习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 学习目标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感受语言魅力。 3、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知人论世 一 作者简介 李斌,1972年生,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毕业后任新华社记者。先就职于新华视点室,后就职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连续8年10篇次获新华社社级好新闻,连续3年获新华社内参先进个人国内部“放心记者”称号,2001年至2004年3次被评为国内部先进个人。连续 7年参加全国“两会”报道。 李斌(左二)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时代背景 2016年的年度热词: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 为响应党和政府对发扬工匠精神的倡导,李斌写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篇新闻评论,刊发在了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 文体知识 二 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新闻文体。 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 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 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作用: ①引导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为群众解疑释惑;使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方向。 ②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耀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③表态作用。代表一定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可以指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形成社会性的舆论压力,发挥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④深化作用。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表明态度、指出症结、提出希望和看法,引导社会认识。通过对事实的分析,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启发和帮助群众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