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143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39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广东省,次月,答案,试卷,语文,第二
  • cover
广东省普宁市二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老爷”说的准没错 《十五贯》里的娄阿鼠说:“老爷说是通奸谋杀,自然是通奸谋杀的了。”这当然表现娄阿鼠作恶心虚,谋脱干系,可是这句话的格式可以研究一下,因为这个格式代表一种思想方法。 老爷说的话准没有错儿。为什么准没有错儿?就因为说话的是老爷。不妨听一听,老爷说是怎么样,自然是怎么样了,他的语气是多么斩钉截铁。娄阿鼠的思想方法的全部精华就是这样。 岂但娄阿鼠呢!从前许多人用“先圣有言”发端,或者用“孔子曰”“孟子曰”开场,把大前提摆出来,然后立下判断。近几十年来,“先圣有言”和“孔子曰”“孟子曰”几乎绝迹了,可是大前提的前边往往是“某某说”或者“某某指示我们”,可见余风未衰。这些大前提为什么能做大前提,照例用不着证明,这里头隐隐含着这么个意思———是某某说的话就有资格做大前提。这就差不多跟娄阿鼠一个鼻孔出气了。娄阿鼠不是相信老爷说的话准没错儿吗?所以娄阿鼠的思想方法可以做代表。 早些年有个名儿叫“偶像崇拜”,今年有个新鲜名儿叫“个人崇拜”,两个名儿二而一,都指的这一种思想方法。 被用作大前提的先圣,孔子、孟子以及这个某某、那个某某的话也全没有错儿,从这些大前提推出来的结论也许全有道理,也许对实际工作有好处,可是这样的思想方法总难叫人信服,因为它只认某某而不辨道理,因为它无条件地肯定某某的话必有道理,这是无论如何不会约定俗成的。 (选自《叶圣陶文集》) 材料二: 权威,信还是不信?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数学家莱奥哈特·欧拉在《给一位德国公主的信》中区别了三种类型的“真理”: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我们能感知这些事物。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我们通过思考发现了这些事物。 我们相信这些事物,因为这是其他人告诉我们的。 在启蒙运动时期,以上分类广为人知。并且,自那以来,第一种做法获得了格外高的声誉:只有自己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人们才能相信是真的;第二种也很不错,而第三种则被看作是三流做法。仅仅因为其他人这么说,你就相信了,这种做法很容易遭人诟病。你怎么能断言,别人说的话都是对的呢? 话虽这么说,但奇怪的是,我们相信的大多数事物不属于第一种或第二种类型,而恰恰是第三种。许多事情,我们并没有亲身检验过,或亲眼所见,而是旁人告诉我们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基于道听途说。我们知道,太阳比一个草垛大;人是从猿类,而不是从食蚁兽变来的。这些知识恰恰是我们从书上得来,或者听别人说的。孩子们一开始相信妈妈爸爸说的话,然后相信老师说的话,再以后则相信教授和报纸。许多人到老了又宣布,他们谁也不相信,除了自己的狗,没有人是可信赖的。这样一来,钟摆又摆向另一个极端。 在哲学史上有过不止一次反对权威的运动。最著名的那次发生在启蒙运动期间。启蒙者主张独立思考,并批评毫无保留地接受他人看法的习惯。他们认为,这么做很容易导致错误的决定。十七世纪之所以出现启蒙运动,不是源于空洞的理论,而是因为人们终于从集体猎杀女巫的疯狂中清醒过来。 托马西乌斯最早提出了有关偏见的理论,这一理论日益对整个启蒙运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他把偏见分为两类,一类是迷信权威的偏见,另一类是因为过早下结论而造成的偏见。 因迷信权威而产生的偏见,在托马西乌斯看来是最顽固的偏见:“一个人如果出于对权威的热爱而接受了某个错误的看法,他将很难摆脱它。即便是最聪明的人,一旦迷信权威,尽管他们说不出反对意见有何不妥,但也死活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