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2975

9.2《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27969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家 导入 辛弃疾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目解析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怀古: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年),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 文学成就 辛弃疾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他的词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艺术风格,长于用典。 辛弃疾 初读感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部作品呢?(知人论世)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六十六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背景资料 谏书 用 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 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用典狂魔”辛弃疾 使用典故是宋代文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宋人作诗词,爱用典,无典不欢。 大量用典,是辛弃疾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有时句句用典,而且典故中还有典,每一处典故衔接得天衣无缝,既紧扣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又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成就千古名篇。 活动一 通读全词,说说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作者的用意如何?并按要求填写表格。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拓跋焘 廉颇 五个典故 诗句 典故 事件 用意(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仲谋 孙权在京口建都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刘裕 刘裕京口起事,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1.表达力主抗金和收复中原的伟大抱负。 2.讽刺南宋上层统治者的无能。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