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辛弃疾———跨越1259年热望的名字 他一生都在为“弃疾”这个梦想而奋斗,却屡遭挫折。今天,这位被寄予了霍去病般厚望的辛弃疾,在65岁高龄时,登上了京口的北固亭,他会想些什么? 公元前119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率军出征,横扫匈奴,直捣敌巢,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仪式,立下“封狼居胥”的不世之功。他的名字“去病”,象征着驱除一切家国的疾病,保家卫国。他,成为了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耀。 霍去病 1259年后,公元1140年,南宋北方山河被金兵铁蹄踏碎,一位同样渴望驱逐金兵、收复故土的老臣,望着怀中襁褓中的孙子,他多么希望这个孩子能像霍去病一样, “弃”去国家的沉疴痼“疾”,于是,他给孙子取名———辛弃疾。 辛弃疾 导入新课 学习提示 (一)、了解词人辛弃疾及其写作背景; (二)、把握怀古诗用典、对比的手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三)、感受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理解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情。 学习目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_____,号_____,南宋著名的_____派词人、 _____,有“_____”的美誉,与苏轼合称“_____”,与同乡李清照并称“_____”。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又不乏细腻之处,善化用_____入词。 幼安 稼轩 豪放 词中之龙 苏辛 济南二安 典故 将领 作者简介 出生至23岁 生于金国统治下的济南,加入耿京起义军,听闻主帅被叛徒所害,率50余骑突袭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后南归。 南归后历任等职,向朝廷上奏《美芹十论》《九议》等军事论著,力陈抗金方略,但南宋力主苟和,均未被采纳。 23至42岁 因遭弹劾, 被罢官江西上饶带湖、瓢泉闲居长达二十年,自号“稼轩”,词作暗含英雄失路的悲凉与不甘 42至63岁 晚年被主战派韩侂胄起用,任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不久再遭弹劾罢职,最终病逝,临终大呼“杀贼!” 63至68岁 作者简介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艺术风格,长于用典。 文学成就 本词创作于1205年,辛弃疾66岁。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主战派势力居下风,辛弃疾在江西乡下已闲居近二十年。宰相韩侂胄(tuō zhòu)用事,为巩固其在朝势力,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元老重臣,辛弃疾被重新启用。 他认为一雪国耻的时机到了,侦查敌情,训练士兵,储备物资,但战机仍未成熟,主张不应草率北伐。他的意见未被采用,被贬为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创作背景 永遇乐 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怀古 词题 登临地点 怀古题材的诗词,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怀古伤己 京口: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即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王湾《次北固山下》 北固楼建于东晋,最先是军用建筑,后成为镇江的登临胜地。 怀古诗的写作思路:观眼前之景 思忆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解读题目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bì)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英雄无觅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