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切英国小说最好的一部。” ———列夫福尔斯泰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突破困境,终将成长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37年他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等。 狄更斯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 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1812年狄更斯出生在朴次茅斯市郊。祖父、祖母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 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 在狄更斯12岁那年,父亲因负债被捕入狱,数周后其母伊丽莎白及幼年子女们也迁入其中。 此前狄更斯在黑鞋油作坊当童工,他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而是在朋友家借宿。约翰获释后,全家在索默斯镇栖身。 1825年,狄更斯进威灵顿豪斯学校读书。 1826年,全家因欠缴房租而遭驱逐。狄更斯被迫辍学,在律师事务所当学徒。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1870年3月9日,受维多利亚女王接见。6月9日,因患脑溢血逝世。 人生经历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的一名小职员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事 职业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2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负债入 狱经历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童工经历 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克莱拉及女仆佩格蒂的照管下长大,她们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他一个人身上,这段日子过得平静而愉快。 天真无知、不知世事险恶的母亲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继父谋得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佩格蒂的哥哥家里。 前情回顾 愉快童年 生活变化 佩格蒂先生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姐姐的女儿艾米丽和他哥哥的儿子哈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当大卫从海边回到家后,谋得斯通姐弟俩常虐待、责打他,并且剥夺了他母亲的自由,把大卫被送到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凌辱与责难,但在那里他结识了斯蒂福思、特雷德尔等朋友。 变成童工 母亲去世后,继父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不足10岁的大卫送去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洗刷酒瓶的童工,让他过着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