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7288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99518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 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宋四家“苏黄米蔡” 绘画方面是“湖州画派”代表人物 《枯木怪石图》 美食家,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等。 音乐方面,精通音律,尝作古曲以谱词。 弟子有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秦观、黄庭坚、张耒(leǐ)、晁补之。 政治上颇有建树,主持修建了多地多处水利工程 杭州西湖苏堤 所谓的“婉约”与“豪放”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七何如?”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 执红牙拍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吹剑续录》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在今天湖北黄冈西,并非三国古战场的赤壁。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词牌名就是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 正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韵。 念奴娇·中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变体一: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而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平仄 平仄 声调位置 字例 拼音 平仄 阴平(第一声) 妈 mā(第一声) 平 阳平(第二声) 麻 má(第二声) 平 上声(第三声) 马 mǎ(第三声) 仄 去声(第四声) 骂 mà(第四声) 仄 普通话四声声调字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 少年得志,二十四岁为中郎将, 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穿空: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 另做“乱石崩云” 惊涛拍岸:动人心魄的巨浪拍打崖岸。 另做“惊涛裂岸”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