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0966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99164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7课,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格局
  • cover
(课件网)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比较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出?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海岸线清晰 地理方位明晰 美洲的出现 天使的消失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交换:人口迁徙 16-20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 线路1: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 线路2: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 族群混合 结论1:促进世界各地人们的来往,推动人口迁徙 一、交换:物种交换 梵高:吃马铃薯的人 荷兰画家梵高 美洲的马铃薯 欧洲人民的餐桌 一、交换:物种交换与疾病传播 结论2:人口迁徙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 结论3: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番薯时,就曾提及其救荒作用,认为番薯“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陕西、四川交界的秦岭、大巴山区,在明代还属于尚未完全开发地区,到清代乾隆年间就已经在山区遍植玉米,“其后川楚人多,漫山遍野皆包谷”。16世纪初,花生由东南沿海地区传入中国。进入19世纪后,在欧亚非地区,花生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亦迅速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商品。 探究一:物种交换对中国的影响 番薯等农作物成为中下层民众重要的食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中国贫瘠地区的开发,为人口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作物的引进,推动农产品商品化和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 结论1:物种交换促进中国发展 材料一 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至19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共计为1465万,加上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至6000万人口。 ———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欧洲人入侵美洲时,将各种疾病带到了美洲,而原住民从未遇到过这些疾病,因而不具有任何免疫力,对美洲的征服变成一场病魔大屠杀。 ———费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欧洲: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基础。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 美洲:民族熔炉;细菌和战争使印第安人锐减,种族危机。 探究二:物种交换对世界的影响 结论2:原住民死亡;原有社会解体;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材料二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 宋元时期中非航线图 观察图片,指出古代东非贸易的区域范围,并结合所学,推测贸易的内容。 环印度洋贸易发达 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阿拉伯商人 黄金、象牙和奴隶 (东)非洲 印度 中国 波斯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三角贸易:出程(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 中程(非洲黑奴) 归程(蔗糖、棉花、烟草、金银) 材料一:1500至1900年间,非洲运往新大陆的黑累计近1200万,最终抵达的有1000多万,船运过程中损失了150多万,大量毁灭了非洲生产力和经济发展。 材料二:奴隶贸易是我们全部航海事业的基础,这种贸易为我们的岛屿带来耕种土地的劳动力,我们的岛屿因此才生产出大批的糖、咖啡、棉花,供应国内外贸易的需要。 结论1:非洲劳动力缺失,经济难以发展;欧洲开始资本原始积累 主导国 中转站 贸易 葡 西 太平洋贸易 主要在其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澳门 马尼拉 生丝、瓷器—白银 丝、棉、瓷—白银 关于明代流入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 87750000两,从日本得到 200000000两,从葡萄牙得到 42762750两,总计为330512750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中国影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