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221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人无信不立》 课件+素材

日期:2025-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80次 大小:3530945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专题,学习
    (课件网) 诚信 专题学习活动 人无信不立 说文解字 “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字最初的含义,表明了一个人可贵的品质,就是诚实。“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 解诚信 什么是“诚”?———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言行须循天道,说真话,做实事,反对虚伪,即为诚实。 什么是“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你觉得什么是“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人们应自觉按道德要求约束自己,做一个诚实、诚恳、讲信用的人。 常考题型:谈一谈你对诚信的理解,80字左右。 实战演练 知诚信 仔细观察图片,猜成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知诚信 1. 成语:(挑3个背诵) 言而有信、季布一诺、一诺千金、金口玉言、诚至金开、赤诚相待、一言九鼎、表里如一、一言为定、言行一致。 2. 名言:(挑3句背诵)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③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④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⑤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⑥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儒行》 ⑦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知诚信 ①轻诺必寡信。(《老子》六十三章) 轻易向别人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修身》)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难以有成效。 ③水倍源则川竭,人倍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水背弃源头那么山川就会枯竭,人背信弃义那么名声就不会远传。 知诚信 儒者不把金玉当作珍宝,而是把忠诚和守信当作珍宝。 诚,是上天的准则;追求诚,是为人的准则。 ⑤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没有信义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缺乏真诚就无法在社会上通行无阻。 ⑦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人要是失去了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⑧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⑥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儒行》 知诚信 3. 故事或典故、名人逸事(背诵2个) ①曾子烹彘 ②商鞅立木 ③烽火戏诸侯 ④言而有信 ⑤宋濂—守信好学 ⑥季布一诺 ⑦晏殊———树立信誉 ⑧韩信报恩 知诚信 ①曾子烹彘 知诚信 ②商鞅立木 知诚信 ②商鞅立木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场南门前放置一根高三丈的木头,招募(能)搬到北门的人,给予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金,以此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终颁布了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反。”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人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将别人丢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百姓勇于为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