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秋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单元整体概览 主题定位:以 “山水情怀与人生哲思” 为核心,收录了古代写景抒情散文与诗词名篇。通过描绘岳阳楼、醉翁亭、湖心亭等山水景致,以及诗人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感慨,展现古人对自然之美、人生理想、处世态度的思考,引导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意境之雅与思想之深,提升文言文阅读与诗词鉴赏能力。 核心目标:掌握文言文 “字词理解、句子翻译、内容分析” 三大核心技能,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与特殊句式;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的情感与哲理;学习 “议论要言之有据” 的写作方法,能结合具体材料支撑观点;积累课外古诗词,感受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 任务一:阅读(逐篇知识点) 《岳阳楼记》(范仲淹) 体裁与背景 体裁:记体散文(古代一种文体,多记风物、抒情议论),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既是对岳阳楼重修的记述,更是借景抒情、表达人生理想的名篇。 背景:创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当时范仲淹因支持 “庆历新政” 被贬邓州,滕子京也被贬岳州并重修岳阳楼,寄信请范仲淹作记。作者借本文表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也暗含对友人的劝勉。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 “谪”(贬官):“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景”(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际涯”(边际):“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景”(景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先”“后”(意动用法,以…… 为先,以…… 为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重点虚词: “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夫巴陵胜状”; “其”(那,指示代词):“其喜洋洋者矣”; “以”(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特殊句式: 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也” 表判断,译为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 省略句:“衔远山,吞长江”(省略主语 “洞庭湖”,译为 “(洞庭湖)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 倒装句:“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谁与归” 即 “与谁归”,译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内容与情感主旨 写景特色:采用对比手法,分别描绘 “淫雨霏霏” 的悲景与 “春和景明” 的喜景。写悲景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渲染凄凉氛围;写喜景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营造明媚景象,为后文抒情议论做铺垫。 情感与主旨:作者通过 “迁客骚人” 因景而异的 “览物之情”,引出 “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进一步提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核心观点,表达自身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与高尚情怀,也体现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希望其能超脱个人得失,心系百姓。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将 “迁客骚人” 的情感与洞庭湖的不同景致结合,景随情变,情由景生,自然引出 “古仁人之心”,避免议论空洞; 对比论证:对比 “迁客骚人” 的 “以物喜,以己悲” 与 “古仁人” 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突出 “古仁人” 境界的高远,强化文章主旨; 语言特色:语言骈散结合,既具 “浩浩汤汤”“朝晖夕阴” 等四字骈句的整齐韵律美,又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等散句的灵活自然,兼具气势与感染力。 《醉翁亭记》(欧阳修) 体裁与背景 体裁:记体散文,以 “醉翁亭” 为核心,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是欧阳修 “乐” 的思想的集中体现。 背景:创作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 年),欧阳修因支持 “庆历新政” 被贬滁州。在滁州任上,他为政宽简,与民同乐,修建醉翁亭,常在此与宾客饮酒赏景,本文即作于此时,通过描写山水之乐与百姓之乐,表达 “与民同乐” 的情怀。 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