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古诗词诵读《龟虽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文学常识,整体感知内容大意。(重点) 2.反复诵读,学会正确处理诗歌节奏,能用契合诗歌情感的语调进行诵读,背诵并默写全诗。(重点) 3.学习诗人所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难点) 二、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离经叛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背景介绍】 作家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奠基人。善用权谋,雄才大略,官渡之战大败袁绍,统一北方。推行屯田制,唯才是举。其诗慷慨悲凉,代表作《短歌行》《龟虽寿》尽显“建安风骨”。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褒贬不一的曹操】 曹操《述志令》自言“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演义》许邵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陈寿在《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李世民说:“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鲁迅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时代背景 建安十年,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熙、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为摆脱被动局面,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七月皆无果,后断然改道,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这组诗是归途所作,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文学常识 【建安风骨】 1.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2.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场、刘桢) 3.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 4.清代诗论家陈祚明:“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 【整体感知】 1.读一读·正字音。 骥(jì)枥(lì)盈(yíng)怡(yí) 2.读一读·明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节奏:四言诗句的节奏一般都是二二节奏,节奏鲜明,简短有力。 押韵:古诗押韵不太严格,有时还会变韵;本诗前四句押平声“i”韵,五六句自然变“an”韵。 3.读一读·晓文义 (1)小声诵读,结合注释口译诗歌,不理解的圈出,重点注意下面字词。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腾蛇:是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 骥:良马,千里马。 枥:马槽。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 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2)同桌口译接龙,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参考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也有生命终结的时刻。腾蛇能乘雾飞行,最终仍会化为土灰。 老战马伏在马槽旁,心中依然向往千里驰骋;有志之士即便到了晚年,壮志雄心也从未熄灭。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保持心情舒畅、调养身心,同样可以延年益寿。 真是幸运极了啊,我写下这首诗歌来抒发志向。 【文本探究】 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