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0* 唐雎不辱使命 九年级下册 出小饵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一贯的欺诈伎俩,秦惠文王曾派张仪入楚,许诺给楚六百里地,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楚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与赵文王交换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一次,秦王嬴政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怀王的故辙,还是学蔺相如的榜样,与虎狼之秦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疏通文意。 2、通过朗读,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不同人物形象。 3、思考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坚守,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文化。 学习目标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2013 共 三十三卷,分为十二策,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知识必备 文体知识 知识必备 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例如:《国语》《战国策》。 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例如:《春秋》 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汉代司马迁所独创。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司马迁的《史记》和古代官方编辑的正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国别体 编年体 纪传体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战国后期,秦国相继灭掉其他诸侯国,公元前230 年灭掉韩国,公元前 225 年灭掉魏国。安陵是魏国附属的小国,秦王想以“易地”的骗局强占安陵,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秦王不悦。因此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jū 初读:晓畅文意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fú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fú xiǎn qiānɡ yōnɡ yù ɡuī jìn ɡǎo náo 文言翻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 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高兴。 派遣。 交换。 表示祈使语气。 施予恩惠。 虽然如此。 接受。 始终,永远。 否定词,不。 派遣。 出使。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