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8099

广西南宁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3305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西,语文,图片,试题,摸底,测试
    南宁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改写郑板桥《竹石》诗句,意在鼓励青年需扎根群众,锤炼意志。) 2.D(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3段顾炎武“将‘士大夫之无耻’提升到‘是谓国耻’的高度,… 强调士人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可知,普通人与士大夫的无 耻行为对社会风尚和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 3.B(A项呼应的是第二部分“立根原在群众中”的思想。C项强调“坚守”与“平凡”,但未能充分 体现第三部分中主动“自找苦吃”,“锤炼了意志”并在变革与发展中“弄潮搏浪”“再攀高峰”的时 代担当。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4.①材料一的“实践”侧重指在基层中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发展。 ②材料二的“实践”侧重指在治学中要“求实学”,注重严谨的考据,强调学术要解决实际问 题(写有益于世的文章)。 (每点2分,共4分。) 5.①青年要有为事业奋斗而肯吃苦、敢吃苦的决心和毅力,做有益于民生的实事,写有益于时的文 章,摆脱惰气。②青年将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激发自己审时知变、敢为人先的 情怀(在改革发展的历史伟大进程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拒绝暮气。③青年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 想信念,坚守道德底线与做人原则,遏制邪气。 (每点2分,共6分) 6.D(“隐含作者‘郭嘉不死曹操不败’的观点”错误。从文中看,曹操的话表达出“郭嘉不死自己 不败”的意思,但无证据表明这是作者的看法。) 7.B(使用尊称,是关羽出于礼貌的称呼,包含有对以往恩情的感念,但并非视自己为其旧部。) 8.①败而不馁,豪迈乐观。虽屡遭伏击、损兵折将,但每次脱险后都能“大笑”,用笑声激励士气, 稳定军心,展现了其作为军事统帅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和超乎常人的乐观精神。 ②骄矜自负,刚愎自用。他的“笑”是对诸葛亮、周瑜的蔑视与嘲讽,体现了他过于自信、轻敌麻 痹的心理,是其性格悲剧的体现。 (每点3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第②处诸葛亮之智一一挫其锐气,驱敌入彀。诸葛亮命张飞在此伏击,意在进一步惊骇曹军,消 耗其战斗力,并将他们驱赶到预设的最终陷阱一一华容道。 第③处诸葛亮之智一一洞悉人性,诱敌深入。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必自误”的性格弱点设下 圈套,使曹操主动钻入陷阱。 第④处诸葛亮之智一一巧借天时,以疲其师。诸葛亮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折磨曹军,让曹军 体力耗尽、士气崩溃,彻底丧失战斗力,从而使其在关羽出场之际只能束手就擒。 第⑤处诸葛亮之智一一识人驭将,一石二鸟。诸葛亮深知关羽重义气,让关羽在此等候,既借 机放走一败涂地的曹操以成鼎足之势,又成就了关羽的美名。 (每点3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DF(“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表达完整,“十纸”数量词做“章草”的定语,后置,所以B处应 断句;“遂”是连接副词,前面应断开,所以D处应断句;“常叹”是动词,而与“妙迹永绝”形成 动宾关系,因而F处应断句。) 11.C(意思不相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的“弥”是“更加”的意思。) 12.B(“蕺山老妇因喜其书法而请他为竹扇题字”错误,根据“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 可知蕺山老妇起初对王羲之在扇子上写字颇为不满,扇子大卖获利后才再次请其题字,“请其题字” 是希望借此获利而非“喜其书法”。) 南宁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答案第1页共3页南宁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