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用合一学案 张彦华 编写 【导入学习】 一、情境导入 太祖召见赵普,问他:“从唐末以来的数十年里,帝王已经换了十个姓氏了,战争频繁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结束天下的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回答说:“诸侯的权利太大,君主弱而臣子强。如果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只有削弱诸侯的权利,限制他们的经济,将他们的军队收入国家掌管,这样天下就会和平了。” ———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思考:宋太祖及其继任者采取哪些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来解决君弱臣强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学业目标:能够从文献、地图等多种史料或史论中获取信息,了解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南宋偏安的主要史实,解释两宋政治方面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快速阅读教材第一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重要举措,并简析其影响。 2.快速阅读教材第二目“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指出北宋边防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概括北宋政府为了解决这些压力所采取的举措,并简析其影响。 3.阅读教材第三目“王安石变法”,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和效果,简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4.快速阅读教材第四目“南宋的偏安”,简析宋金对峙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二、自主检测 1.北宋建立后,为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将专权等弊端,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 A.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 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分化事权以削弱相权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2.北宋时,中央派文官到地方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驻地定期更换。这些措施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宰相权力 C.丰富市民生活 D.发展海外贸易 3.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4.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5.南宋光宗时,出现了武官不习武艺,只学文章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行政效率低下 B.财政困难 C.边患已经消除 D.重文轻武 6.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C.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7.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规定:“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地主、官僚也要交钱。”这一措施 A.拓宽政府的财政来源 B.遏制地主和官僚的势力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8.下面四幅形势图,与岳飞事迹相关的是 A B C D 【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互查、讨论并纠正完善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及自主检测答案,搜集新发现问题并进行交流。 2.班级交流:展示各组为解决的问题并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应用学习】 1.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