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交际:辩论 教学设计 1、了解辩论的含义与意义,熟悉辩论赛的活动形式和活动程序。 2、组织一场辩论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3、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辩论的含义与意义,熟悉辩论赛的活动形式和程序。 2、掌握辩论的基本技巧,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养成耐心倾听的习惯,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时展开辩论,让我们看到了两位哲人的思维敏捷与深邃,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富趣味的哲学对话之一。 诸葛亮舌战群儒,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得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为后续的“赤壁之战”奠定了政治基础。 说起“辩论”,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经常用到,大到联合国关于国际事务的争端,小到学习、工作中出现分歧时的争执,都可能涉及辩论。历史上流传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能用语言有理有据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辩论”的学习吧! 任务一:引入新知 初识概念 一、什么是辩论? 辩论是指对立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便分清是非的一种说话形式。 辩论也是指持有异议的双方为了各自的目的利用辛辣的语言进行争论和辩解。在语文学习中,“辩论会”“辩论赛”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活动方式,它们一般有确定的论题,由正反双方,有特定的程序,以驳倒对方观点,确定已方观点为目的。 二、辩论的三要素。 1、倾听:要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弄清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2、分析:边听边在头脑中分析,指出对方发言中的谬误。 对方发言中的谬误一般有几个方面:一是论点错误或论点有片面性;二是论据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有片面性;三是论证方法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3、反驳:了解了对方发言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找出了存在的错误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了。 反驳有以下方法: 一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指出论点存在的错误。 二是驳论据,即通过指出其论据的不真实、论据不足,或论据的片面性,使对方的论点失去根据,不驳自倒。 三是指出对方在论证方法上的错误。抓住对方论证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等毛病,显示对方观点的荒谬性。 三、辩论的原则和技巧。 1、表达清晰,声情并茂。 辩论应该用普通话进行,发言过程中口齿清晰,语速正常,这样才能把你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传递给辩友和听众。辩论要明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调整语速、语气、语调,使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观点鲜明,协同作战。 立论时,一定要鲜明地表达己方的观点,切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辩论需要团队协作,在辩论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内部观点的一致性,不要出现同意对方观点、失去己方立场的情况。 3、善于聆听,快速反应。 善听是善辩的前提。辩手要集中注意力,听清、听准、听懂对方的观点,快速发现对方观点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抓住对方论据上的疏漏,指出对方论证方法上的错误,给对方有力的批驳。 4、语言严谨准确,简洁有力。 辩论赛针锋相对的特点,决定了辩手在陈述己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时,要特别注意逻辑严密,表达准确,避免词不达意或自相矛盾,让对方抓住漏洞和把柄。同时,语言要简洁干净,避免拉杂、冗长,做到既能清晰表意,也能有力反击。 5、辩论既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 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剑之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局势顺利时,不要得意忘形,趾高气扬;暂居弱势时,也要沉住气,不能自乱阵脚。 四、“辩论会”“辩论赛”包括哪些内容? 有确定的论题,有正反双方,有特定的程序,以驳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