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6547

第三单元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74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语文,八年级,2024,统编,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文言文对比阅读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山水东南流,名为紫溪,中道夹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余丈,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十余里中,积石磊砢①,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县滨浙江,又东合浦阳江,江水源自乌伤县,东径诸暨县,与泄溪合。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广十丈,中三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悬百余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 (节选自《水经注·卷四十》) 注释:①积石磊砢:堆积着许多大石头。 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屠乃奔倚其下 B.沿溯阻绝 连绵不绝 C.自三峡七百里中 江水源自乌伤县 D.不以疾也 深恶痛疾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 3.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采用骈散结合的句式,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抑扬顿挫之感。 B.乙文交代了江水名称的由来,源头及流向,并从不同感官进行了描绘。 C.甲文第3段运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景色的清幽美。 D.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郦道元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4.同样是写山水,【甲】【乙】两文都极尽描写之妙,分别用不同写法展现了景物的不同特征。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吼山①石壁,悉由斧凿成,峭削②百余仞,乍见亦可观,山下石骨为匠者搜去,积水为潭,望之洞黑如墨汁,深不可测。每相去③数丈,留石柱一以支之。上字下渊,门闼④洞穴窈窕⑤纡回。雨后,飞瀑缀帘而下,余等自外望,兴不可遏,呼小舟游其中。潭深无所用篙每一转折则震荡数次,舟人皆股慄⑥。因停舟石壁下,观玩良久。 (节选自袁宏道《吼山》) 【注】:①吼山:在浙江省绍兴市城东25里。②峭削:险峻陡峭(的山崖)。③去:距。④闼:门。⑤窈窕:深远的样子。⑥慄:因恐惧而肢体抖动。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的“自”与“自李唐来”的“自”含义不同。 B.“绝 多生怪柏”的“绝”与“会当凌绝顶”的“绝”含义不同。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良”与“因停舟石壁下,观玩良久”的“良”含义相同。 D.“舟人皆股慄”中的“股”与“屠自后断其股”中的“股”含义相同。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潭 深 无 所 用 篙 每 一 转 折 则 震 荡 数 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余等自外望,兴不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