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1323

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日期:2025-10-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3588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2019,生物技术,必修,选择性,生物学
    1.科学思维———归纳概括与DNA有关的几种酶的作用及特点 1.(2024·江苏泰州高二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连接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B.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 C.DNA聚合酶可将两个DNA分子片段连接起来 D.逆转录酶是以RNA为模板指导核糖核苷酸连接合成DNA的酶 2.如图表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下列选项中,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图解的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社会责任——— RT-PCR与病毒核酸检测 RT-PCR是将RNA的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PCR)相结合的技术。首先经逆转录酶的作用,从RNA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扩增合成目的片段,操作原理如下图: RT-PCR技术灵敏而且用途广泛,可用于检测细胞中基因表达水平、细胞中RNA病毒的含量和直接克隆特定基因的cDNA序列。 3.逆转录 PCR(RT-PCR)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特殊PCR,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除图示条件外还需逆转录酶、扩增缓冲液等 B.过程②形成的双链 cDNA 中含外显子和内含子等片段 C.过程③中引物 P1、P2 所含 A—T 的比例会影响复性温度 D.RT-PCR 技术可应用于RNA病毒的核酸检测 4.实时荧光定量PCR简称q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目前检测微小残留病变的常用方法。将荧光标记的Taq man 探针与待测样本DNA混合,当探针完整时,不产生荧光。在PCR过程中,与目的基因结合的探针被Taq DNA聚合酶水解,R与Q分离后,R发出的荧光可被检测到在特定光激发下发出荧光(如图所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荧光信号强度增加,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强度,可得Ct值(该值与待测样本中目的基因的个数呈负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模板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在反应过程中,无需ATP为新链的合成提供能量 C.做qPCR之前,需要先根据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 D.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经历的循环数越少,说明含有的病变的概率越小 3.科学探究———PCR定点突变技术在基因改造中的应用   蛋白质工程通过改造基因实现对蛋白质的定向改造。PCR定点突变技术是最常用的基因定点突变技术,通过设计含有非特异性配对碱基的引物,再通过PCR将突变位点引入产物中,它又可以分为重叠延伸PCR、大引物PCR等。   大引物PCR需要用到三条引物进行两轮PCR,这三条引物分别是突变上游引物、常规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第一轮PCR利用突变上游引物和常规下游引物进行扩增,得到不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第二轮PCR利用第一轮扩增产物中的一条DNA链作为下游大引物,它与常规上游引物一起扩增得到完整的含有突变位点的DNA片段。该技术的流程如图所示。 5.大引物PCR定点突变常用来研究蛋白质结构改变导致的功能变化。单核苷酸的定点诱变仅需进行两轮PCR反应即可获得,第一轮加诱变引物和侧翼引物,第一轮产物作第二轮PCR扩增的大引物,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轮PCR过程中复性所用的温度与第二轮PCR复性的温度不一样 B.PCR扩增的定点诱变产物通常需要连接到载体分子上才能表达出相应的性状,该定点诱变产物需具备启动子、终止子等结构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第二轮PCR所用的引物是第一轮PCR的产物DNA的两条链 D.将某功能蛋白的第17位Cys(UGU)改造成Ser(UCU),属于蛋白质工程 1.(2023·江苏高考9题)某生物社团利用洋葱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可代替半透膜探究质膜的透性 B.洋葱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溶液即呈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