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6723

【新教材核心素养】4.1《中国的农业》(导学案)含答案-新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3127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学案,八年级,地理,新湘教,答案,中国的农业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资源 第一节 中国的农业(导学案) 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新课标要求】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地位及主要农业部门。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及主要成就和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 3.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初步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理念。 【重难点】 重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 难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共同影响农业的发展;树立“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阅读教材,完成下题。 在农田,人们种植庄稼;在牧场,人们放牧牲畜;在山野,人们植树造林;在水域,人们撒网捕鱼……这就是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业部门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还建立了许多以出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产品基地。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传统农业得以改造升级,一些新型农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农业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育种,开发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不但增加了农产品产量,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储存、保鲜技术的运用,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拓展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 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粮食作物以谷类、豆类、薯类作物为主。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新疆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油料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油菜主产区。花生种植较为普遍,但以山东、河南相对集中。糖料作物中,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以广西为最大产区,广东、云南亦生产较多。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饮料作物中,茶叶种植历史悠久,秦岭—淮河线以南的丘陵、山地为主要产茶区,福建、云南、浙江、四川、湖北等省是主要产茶区。 中国是世界畜牧业大国。我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西部、北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是我国四大牧区所在地,这里的牧场水草肥美,适宜放牧,畜牧业历史悠久。 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农耕区饲料资源丰富,牲畜约占全国总数的80 %。四川、湖南、河南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目前,我国农耕区畜禽饲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集中饲养转变。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辨差异———为何“南稻北麦”? (1)观察地图,指出水稻和小麦(冬小麦、春小麦)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域。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 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和西北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