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一诊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表所示为距今约6500—5000年的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部分考古研究成果总结。这可用于说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 ) 植物种子 炭化粟、黍的出土比例较低 石器 大型砍伐器和石耜等起土工具;薄刃锋利的打制石器、细石器和骨梗石刃器等切割工具;石镞 动物骨骼 猪、牛等家畜动物和梅花鹿、狍、獐、野猪等野生动物骨骼;大量鱼骨和软体动物甲壳 食物补充 采摘栎、胡桃楸和小叶朴等野生果实 A.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B.揭开中国农耕文明的序幕 C.生产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D.文明程度高于黄河中下游 2.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轮均为木轮,木轮外包镶铁皮或打上铁钉,轮子普遍较硬也较窄,这样的车子走多了就会在路面上留下车辙,慢慢就变成了“轨道”。各诸侯国在制造车子的时候,有意使本国车轮间距与其他诸侯国不同。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皇权衰微,礼崩乐坏 B.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C.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D.文化多元,交流互鉴 3.下表是汉代文献中关于社会政治的记载(部分)。这些举措体现出汉代( ) 内容 出处 “凡群臣之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 《汉杂事》 博士“国有疑事,掌承问对”,大夫、侍郎、常侍、给事中等侍从帝王之官皆专职“顾问应对” 《后汉书·百官志》 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设置盐铁榷酤” 《汉书·昭帝纪》 A.国家教育体系趋向完善 B.注重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C.选官制度扩大官吏来源 D.儒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君父问题是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一大基础问题,据《三国志》卷十一《魏书·邴原传》记载,魏太子曹丕在宴会中提出了一个伦理难题: “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 ”众人纷纭,或父或君。时大儒邴原在坐,不与此论。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也。”邴原秉持的思想最接近于( ) A.君权神授,君主至上 B.尊君抑臣, 国家优先 C.兼爱非攻,平等爱人 D.孝为德本,父先于君 5.下图选自唐代开元四年(716)敦煌县慈惠乡籍。据此可知,当时( ) 户主杨法子 年叁拾玖岁 卫士下中户 课户见不输(免税) 妻阴 年叁拾陆岁 卫士妻 男干昱 年捌岁 小男 女娘子 年壹拾贰岁 小女 廿亩永业 叁拾玖亩已受 一十九亩口分 合应受田壹顷壹亩 六十二亩未受 A.土地兼并有所缓解 B.人口流动得到控制 C.户籍管理制度规范 D.基层税收功能削弱 6.据《唐会要》及《全唐诗》记载,天宝年间楚州(今淮安)出现“夜市千灯照碧云”的景象,而长安西市仍严格执行“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的规定;越窑青瓷在长安贵族中成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追捧之物,需通过大运河漕运至长安。由此可见当时( ) A.城市发展深度突破了时空限制 B.区域经济地理变迁影响社会生活 C.大运河漕运推动南北文化统一 D.北方贵族的生活必需品依赖南方 7.据史载:宋太宗年间,有个富民家中有个小女奴逃亡,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父母到州府诉讼。审讯的官员与该富民本有纠纷,于是借此案报复富民。官员判决富民父子共同杀害了女奴,依照当时法律他们都应被处死。这反映出宋朝(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很高 C.地方官员权力缺乏监督 D.法律判决不受儒学影响 8.明太祖时期推行了一系列基层治理措施,以下是相关记载: 乡社之民未睹教化,令有司更置社学,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导民善俗。 《太祖实录》 老人经里内众人推荐,选出公正、有声望者三至十人组成。 《教民榜文》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